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一)

【】 【2021-01-31】 【四川政协报】

成渝协同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陈蛇委员的发言


陈蛇

关键词:成渝协同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节点,也是我国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当前,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要成为带动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还要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发展的支点和西向开放战略前沿。为此建议:

一是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战略,加快成渝国际物流协同。发挥中欧班列先行优势,主动引导和整合国内资源,提升铁路枢纽港、中转港地位,进而输出一批优势产能,推动产业走出去、投资走出去,形成内外互动的局面。打通南下面向亚洲和欧洲的出海国际大通道,构建新经济走廊,在全球经济版图上发挥重要作用。借助发展通道经济,联合通道沿线省(区、市)共建一批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际经贸合作园区。加快推动出渝出川重大通道建设,完善对外开放物流体系。

二是提升对外开放大平台能级,加快成渝国际贸易协同。以成都“两区一城”、重庆两江新区为对外开放大平台,加快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经验。以主要港口、民航机场、铁路枢纽为基础,以水运、铁路、航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为支撑,以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为载体,联动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构建双城经济圈对外开放联动平台体系。构建内陆口岸经济体系,完善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机构布局。优先在符合条件的沿江港口、对外开放通道上的交通枢纽,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开放口岸。务实推进并适时扩大国别合作产业园区建设。

三是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产业互补,加快构建成渝国际合作机制。扩大与东盟区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充分利用已有合作平台,培育中西亚新市场,开拓欧洲市场。加强与欧盟的合作,推动建立与中东欧国家在物流运输、文化旅游、食品农产品进出口等方面的合作新机制。在高新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深化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经贸合作,鼓励优势企业转移部分产能,支持企业在俄建立海外仓。发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在沿线交通枢纽和节点共建经贸合作园区。通过与东南亚等地区建设国际合作园区,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和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四是探索品牌节会举办新模式,加快促成成渝共办国际消博会。对标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大型展会,力争得到国家商务部支持,在成都、重庆轮流举办中国消费博览会,打造陆海统筹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窗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城市,特别是德眉资也要增强举办分会展览的能力。打通产业端、消费端和公共治理的数字端口,大力发展新零售、新业态,形成成渝“包邮圈”。

〔发言人系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市社科院)党组书记、副主席(院长)〕

大力推进丘区乡村产业振兴

——何亚杰委员的发言


何亚杰

关键词:丘区乡村振兴

四川丘区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9.7%,在全省35 个农产品主产县(区)中,丘区县占63%,当前其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产业系统性规划不足,全省未编制针对丘区地理特征的产业规划或指导意见;生产条件薄弱,地块碎片化,水利设施陈旧老化,农机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技人才流失情况堪忧;投入严重不足,支持政策整合性差,有效性不强。为此建议:

一、统筹规划,精准定位,提供丘区产业振兴遵循

制定适合丘区气候、土壤及耕作条件的全省丘区农业产业振兴中远期规划,差异化发展丘区特色优质产业。编制丘区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等大项目规划,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和实用性,争取纳入国、省“十四五”或远景目标规划。严格执行规划,根据轻重缓急和建设次序以及资金投入能力,对应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二、改善条件,提升质效,夯实丘区产业振兴基础

全域推进土地整治。以适度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为导向,明确“适度规模”具体标准和“宜机化”标准,改善耕作条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撂荒问题解决。加强丘区土壤改良研究,土地整理指标应适度向丘区倾斜。改善水利设施。统筹长征渠引水、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提升武引、毗引等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加快老旧水利设施修复更新,解决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灌溉设施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推广综合节水灌溉技术。合理降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市县资金配套比例。提升机械化程度。根据丘区地形地貌特点,针对性研发生产小型化、轻便化、组合化、智能化农机。完善农机作业配套设施,推广运用农机作业技术。

三、建强队伍,培育主体,做实丘区产业振兴依靠

探索建立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机制。鼓励市民下乡与农民联合创业,做实农民工回引工作,大力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加快培育职业农民。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分级认定、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提升职业荣誉感。建立政府、社会与企业、院校相结合的多元培训体系。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以农户为主体的家庭农场,倡导适度规模,注重规范引导,推广典型经验。促进合作社深度发展,推行生产托管服务。引导龙头企业“下乡”,采用“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发展全产业链经营。

四、改革创新,强化保障,激发丘区产业振兴活力

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加大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和省级财政预算内资金向丘区的项目倾斜力度,推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丘区农业投资。完善金融服务。出台专门支持丘区发展的金融政策,提升新增涉农贷款丘区占比。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促进金融保险机构服务下沉。做实科技兴农。建立以基层农技站、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为依托的科技服务载体,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在丘区农业发展考核中的权重。

〔发言人系蓬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加快构建四川公共应急体系

——温尔刚委员代表民盟四川省委的发言


温尔刚

关键词:公共应急体系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能力建设,着眼“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构建起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公共应急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了检验,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当前我省应急体系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应急管理统筹协调不力。部分地方对应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统一的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和专用通信网络,应急工作综合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应急监测预警能力不强。缺乏专业的科技监测预警手段,新兴技术运用不够,存在信息壁垒,现有资源数据无法有效整合。应急产业发展基础不实。我省应急领域整体产业规模不大,与新兴技术融合不够。应急综合保障力量不足。应急部门和救援队伍编制较少,相关专业人才尤为缺乏,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总体不足。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制度还不完善。

二、对策建议

建立完善多部门协同、跨区域合作的应急统筹组织体系。加强统筹推进应急体系建设。明晰应急委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加强统筹协调,逐步构建齐抓共管、责任明晰、分工有序的组织体系。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探索建立西部省(区、市)跨区域应急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国际应急合作交流。完善与国际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对机制,积极参与重大突发事件的跨区域、跨国界救援工作。

加快构建覆盖全灾种、融合新技术的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推动基础信息实时共享,建设综合应急管理指挥平台。结合“新基建”建设,全面推进地震等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有序推进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应急处置监测网络建设。推进应急监测预警前移下沉。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推进社区与学校、企业等应急管理区域一体化建设,强化重点区域的预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指南和管理办法,构建更加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

培育壮大具有四川特色、多种业态融合的应急产业体系。完善我省现代应急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设立应急产业专项产业基金,推进新兴技术与应急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开展多场景应急试点建设,实现应急产业和新兴技术多层次融合发展。依托成渝两地高校、科研机构,完善“产学研政用”融合创新平台,共同推动新兴技术在应急产业的应用孵化。

建立健全全社会参与、保障更加有力的应急保障体系。合理布局应急救援力量。完善消防救援队伍配备,尽快实现县级消防救援站点全覆盖。推动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科学配置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合理布局传染病防治定点医院。强化财力物力保障。完善应急和公共卫生管理等财政投入机制,大力提升集约使用率。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和救援的制度,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相关工作。

〔发言人系省人民医院医务部部长〕

改造老旧小区 加快城市更新

——罗俊委员代表民建四川省委的发言


罗俊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

城市更新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推动城市更新的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仍存在以下难点:

改造资金缺口大。2020年,全省21个市(州)申报并纳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老旧小区4193个,总投资需150亿元,资金大多依靠市县两级政府和居民解决。更新品质不高。老旧小区改造基本以水电气和管网为主,完善电梯、文体、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占比低。中小城市改造相对滞缓。截至20197月底,南充、遂宁、德阳、眉山等地的待改造比例占全省待改造总量的93%。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与法规适用性不强。目前,除成都、绵阳、广安等地,部分市(州)未出台关于旧城更新改造的实施意见或实施办法,政府和市场在城市更新政策执行、权责划分、资源配置等方面边界不清。为此建议:

一、健全完善城市更新的体制机制

加强城市更新顶层设计,从居民需求、空间规划、区域特色等方面深入调研,主动适应城市规划要求。加强城市更新立法保障,提高城市更新法规的适用性和政策效能。建立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产权打包转让”“增量市场运作”等方法,合理调节多方主体的利益诉求。

二、树立城市更新的目标导向

坚持有机更新理念。将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城市环境美化相结合,尽量只改变建筑内在的功能和装饰,保持街道、建筑的框架基本不变。加大政府主导权。引导市场主体逐步接受非拆建式更新改造,防止市场自由度过大侵蚀公共利益。聚焦改造品质提升。大力优化物业、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配套和社区软环境建设。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将创新知识服务、技术服务、投融资等资本服务融入产业布局中,培育城市生态服务等新型服务业。

三、不断创新城市更新模式

结合居民需求选择城市更新模式。问需、问计于民,推行“菜单式”“一院一策”模式。明确政府、个人和企业的参与边界。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原则,形成政府投入、居民付费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城市更新路径。注重发挥政府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兜底作用,视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和扶持。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出资设立城市更新产业基金,加大对城市更新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授权企业参与城市更新税收减免,帮助对接政策银行,并制定容积率奖励等政策。

四、抓好城市更新重点工作

着力抓好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加强协同配合,形成组织实施、审批政策、规划政策、资金政策、产权登记和物业管理等方面完整闭环的城市更新制度。着力抓好中小城市更新改造。着力抓好生活服务业改造。借公共建筑改造助力生活服务业改造,不断满足群众对养老、教育、健康等美好生活的需求。

〔发言人系民建四川省委常委、省直工委副主委,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主任〕

推动我省软件业创新发展

——周世杰委员代表科技界别的发言


周世杰

关键词:软件业创新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和万亿级支柱产业,软件业是其重要领域之一。我省软件业创新发展存在以下问题:顶尖领军人才不足。截至202010月,我省软件从业人员38.8万人,但系统分析等相关高端顶尖人才还不够。国家级创新平台分布不均。基础软件、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国家级科研平台缺乏。基础创新偏弱。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大型基础软件是软件业的“魂”,但我省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需加大力度。软件产品种类不多。较多产品集中在传统应用软件,体现行业领先水平的软件产品还不多。为此建议:

一、抢抓机遇,筑牢软件科技人才基石

抢抓国家实施重大软件工程重大机遇,夯实创新型人才基石。争取布局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培养一批掌握软件核心技术、能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抢抓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夯实应用型人才基石。创新校地合作模式,支持高校率先培养一批支撑软件技术研发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机遇,夯实产业人才基石。借鉴成都“蓉贝”软件人才工作经验,出台我省“双创”软件人才专项政策,吸引软件产业人才入川工作。

二、创新机制,提高软件科技创新水平

大力推进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科研经费“包干制”、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试点工作,增强基础软件创新能力。鼓励四川长虹等大型制造业企业组建独立软件公司,创新发展CADCAE 等大型工业软件。鼓励核动力院、铁二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中电集团及中电科集团在川研究所等大力研发各类工具软件,推动新型平台软件创新发展。支持软件企业开发行业软件,推出更多采用本地化软件产品的有效举措。围绕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需求,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对“四川造”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转化成功的个人和企业,给予专项政策支持。

三、统筹规划,营造软件创新生态

尽快出台《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配套政策,支持软件产业科技创新列入“十四五”规划。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四川)中,布局一批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我省基础软件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工业软件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推动关键技术攻关。统筹规划省级软件类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支持其升格为国家级平台,为软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保障。针对软件类科技成果特殊性,加快软件著作权申请办理速度。推动成渝两地软件产业协同发展,探索打造成渝先进制造业(软件类)集群合作模式。

〔发言人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院长〕

综合开发利用安宁河谷

——夏华祥委员代表农工党四川省委的发言


夏华祥

关键词:安宁河谷发展

安宁河是雅砻江下游左岸最大支流,全长337公里,流域面积1.11万平方公里。安宁河谷是我省仅次于成都平原的第二大平原,面积、总人口和经济总量在攀西经济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作为成渝地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开放枢纽、矿产资源基地、阳光康养“后花园”和生态安全屏障,安宁河谷综合开发全面提速,已进入资金投入加大、重点项目上马、优惠政策倾斜等利好因素叠加汇集的战略机遇期。

要推动安宁河谷跨越式发展,实现兼顾经济增长和生态良好的综合开发利用,亟待破解以下问题: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县(市)各自为战的旅游康养、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不利于对安宁河谷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此前过度开发矿产、森林、荒坡等资源,导致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较为短缺。缺乏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调蓄能力不足、防洪治河能力不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不甚合理,防污治污较为滞后。为此建议:

制定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将生态安全管控放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前端。确定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方案和目标,合理划定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及恢复与重建生态敏感、脆弱区。探索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制定特色农业和旅游康养深度融合的总体规划。聚集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要素,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区域附近中心城镇的优势,优化康养旅游服务,加快形成“大康养、大消费、大产业”的局面。

制定打破区划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树立安宁河谷国土空间系统一盘棋的理念,确立全域统筹人口、产业用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综合运用调控政策和管治手段,妥善处理半山和高山区域耕地抛荒、农房闲置、宅基地指标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的问题。积极实施平原和低谷的单元调控策略,引导城镇在空间、布局、功能、环境、品级等方面得到质的飞跃,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制定兼顾重点水利工程和水环境控制的水资源总体规划。根据有利于防洪和水资源保障的思路,分批分层推动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工程和引水工程、德昌和平水库、米易马鞍山水库等大中型工程,以及喜德、会理、宁南、盐边等地的重点水库项目建设。通盘考虑河道地形、河势稳定、防洪要求等因素,突出水质保护的关键目标。

制定科学合理先进的全流域防污治污规划。探索建设全流域生态化、资源化的防污治污体系,统筹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土地整治储备单位或土地开发单位、治理修复受益人费用分担的机制,大力推进典型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将污染防治工作切实与转变发展观念、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发言人系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