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两院”工作报告 
为“十四五”开局提供法治保障

【】 【2021-02-01】 【四川政协报】

1月31日下午,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小组会议,分组讨论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两院”)工作报告。

委员们认为,过去一年,全省法院和检察机关围绕深入推进“六个实质化”、坚持依法战“疫”、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战、促进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效能、保障民生安全等方面持续用力,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扎实推进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为促进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报告图文结合、案例详实、内容丰富、用数据说话,充分展现了过去一年‘两院’服务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所做的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把握‘法’与‘情’、‘宽’与‘严’的度上面,真正体现了为民情怀。”李凊委员为过去一年“两院”工作点赞。

总工会界别的王加良委员对疫情期间推出的“24小时自助发言云上法庭”印象深刻:“省内各级法院创新工作方式,实行云立案、云庭审、远程调解,既适应当时的特殊环境,又有效推进了司法审判工作,为群众提供了便利。”

“‘两院’近年来在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做了大量创新工作,值得点赞。今年的法院工作报告将套路贷、高空抛物罪等写入其中,是一大亮点。”曹华委员希望,随着《民法典》的实施,能促进我省开启法治新时代。

“坚持‘川渝一体化’,唱好‘司法双城记’。”刘宁委员说,过去一年,川渝两地高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协作开展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异地取证,相互办理委托执行案件达1.1万件,实现办案“同城效应”。她建议,双方应尽快推进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检察院应升级民事和行政案件监督方式,法院应适当增加再审申请案件进入再审的比例。”司马向林委员呼吁,“两院”应发挥各自职能,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为“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王小莉委员建议,建立健全跨区域(异地)执行的体制机制,解决异地“执行难”问题,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许晓辉委员呼吁,探索开通民营企业案件受理的绿色通道和互联网法院,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前段时间,成都市郫都区确诊女孩个人信息被网络曝光,个人隐私受到侵犯,引发广泛关注。”杨冬生委员提出,“两院”要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难点,积极寻求破解之策,切实筑牢法治屏障。

作为省法院31名特约监督员中的一员,李佳蔚委员既是法律工作的参与者,也是立法建言者。她呼吁,持续加大“两院”工作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遵纪守法、共建共享的良好法治氛围。

“随着《民法典》的实施,普法教育必须得跟上,建议利用一些经典案例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刘梅委员呼吁加大对《民法典》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两院’用行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办案理念,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缪敏委员对“两院”用办案质量回应群众关切的做法表示赞许。她呼吁加强对服刑人员的普法教育,在开展警示教育预防再犯罪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会相关技能,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程守太委员建议,在每年的案件中增加“破产案例”“IP案例”“文化案例”以及“金融案例”的评选,每年推出一定数量的“示范评审”,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媒体人士旁听。

“目前,法院普遍通过评聘兼职调解员,缓解人案矛盾突出的现状,提升调成率。这些调解员来自各行各业,法律知识水平不一。这样的调解员队伍构成,会使法律的权威性受到质疑。”代曦委员建议,加强调解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

多位来自凉山的委员呼吁,加大对民族地区基层法院法官、法警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确保民族地区法官“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能成长”。

“我们甘孜有位‘马背上的罗法官’很出名,常常‘以法服人’‘以德育人’,在群众中威望极高。老百姓有矛盾了,都愿意找他调解。”阿旺慈诚加措委员认为,做好民族地区法律工作,要懂法更要懂情。他希望有更多的“罗法官”愿意到民族地区来,为守护一方平安稳定作贡献。

(四川政协报省两会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