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圈”中的委员“好声音”

【】 【2021-01-29】 【四川政协报】

1月1日,相距280公里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和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汽笛声同时响起,两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缓缓驶出站台。2021年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发车,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首次批准成渝两地统一品牌,这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川渝携手”的一个缩影。

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以来,川渝两地不断完善推进机制,持续强化政策协同,携手突破先行项目,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全面实施、加速推进的新阶段。产业发展如何协同、基础设施如何互联互通……一个个问题成为省政协委员建言的焦点。

协同带动

携手打造重要经济中心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不少省政协委员都注意到,会议提出了“要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要求。

“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战略目标上高度契合、在内在要求上高度统一、在发展路径上高度一致,应该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陈健生认为,突出成都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成都“一干”的作用。成都应与周边地区建立区域经济“联系—关联—融合”发展路径,实施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形成与重庆主城区相当的发展极核。

去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引领,以“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为重要支撑,强化川渝互动、极核带动、干支联动,推动重点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成势。成都市政协副主席郝康理呼吁,支持成都发展优势新产业,做强成都数字经济“主干”,努力在成德眉资实现数据资源标准化、一体化,做实成渝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对川渝毗邻地区而言,打破行政界线、建立协同机制,携手打造一批合作先行区、示范区和协同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可以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内共建一个示范园区,统筹两省(市)、三地力量共同招商、共享利益,共同打造全国标志性园区。”省政协委员、达州市科协主席李良建议,川渝两地联合出台支持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相关专项优惠政策,在土地指标、资金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在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敬看来,成渝毗邻地区有两大动力值得挖掘,一是城镇化动力,二是开放动力。“以万达开区域为例,应将开放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强建设综合保税港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增长极’,促进川东北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李敬表示。

1月4日,四川省政府、重庆市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的批复。作为川渝两省(市)共同批准设立的第一个新区,高竹新区引起不少委员的关注。省政协委员何跃斌准备提出在新区内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区的建议。

互联互通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不久前,民革四川省委围绕成渝地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开展了专题调研。

“从调研情况来看,成渝高铁总里程为1742公里,仅为长三角地区的34.9%;成渝地区航空年旅客吞吐量为11358.6万人次,仅为长三角地区的42.8%。”省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张祖涛说,目前成渝两地交通建设呈加速发展态势,但与长三角等地区差距明显。他建议,提前规划成渝地区与京沪两地相通的第二高铁快速通道,力争未来五年构建与京沪5-6小时“商务圈”;建设全球性航空枢纽,打造亚洲5小时、国际10小时“朋友圈”;推进航道提档扩能,联合向国家争取启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

成达万高铁于去年12月启动建设,渝西高铁已完成可研鉴修审查。谈及这两条高铁,来自达州的省政协委员张永霞高兴地说:“两条高铁建好后,将为万达开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张永霞建议“支持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系统”。

省政协委员、广安市政协副主席吴涛准备提交《关于建设合川至广安至长寿高速公路的建议》。他告诉记者,合川经广安至长寿高速公路串联了南潼泸高速、合安高速、兰海高速、银昆高速、包茂高速和长梁高速,建成后将加强四川遂宁、南充、广安与重庆潼南、合川、长寿等地的联系,并辐射川西北和渝东南地区,成为新的东向出川入渝主通道。

“建议支持泸州云龙机场建设航空口岸,这将有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串联长江黄金水道、铁路枢纽港,助力成渝城市群加快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多名来自泸州的省政协委员呼吁,在泸州云龙机场设立国家开放航空口岸,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全省第三个航空口岸。

共建共享

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1月4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印发,在川渝两地引起广泛关注。该方案提出,将推动实施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6方面16项重点任务,切实提高川渝两地人民群众便捷生活水平。

去年,在川渝共同实施的两批次31个重大项目中,成渝客专提质改造项目顺利完工,成功实现了成都到重庆“高铁1小时通达”。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社保卡挂失与解挂,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登记等95个事项都实现了“川渝通办”。

“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既涉及经济、社会、民生等内容,也涵盖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等领域。川渝两地应推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不断提高两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便捷化程度,这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要内容。”省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管理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序谈道。

去年,省政协牵头开展了“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重点调研,提出立足“两带两区”,着力建设“五个家园”,让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靓丽名片。

省政协委员王力平深刻感受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宜宾市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活力。“2020年,宜宾市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市,入选全省十大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市,这都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密切相关。”王力平表示,宜宾应继续抓住这一契机,积极争取支持,努力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要内容。民建四川省委计划提交《关于打造双城人力资本高地助推成渝经济圈高质量发展问题的提案》,呼吁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本双循环”战略格局,强化人力资本交流,协同优化人力资本市场环境。

根据《川渝省市政协协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188体育委今年将与重庆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就“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川渝地区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开展联合调研。省政协委员、省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会会长高善峰表示,将积极参与联合调研,努力为推动川渝地区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记者 王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