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摸底 守护绿色草原

【】 【2023-03-03】 【四川政协报】

追踪提案:《关于开展全国草原本底调查的建议》

提案人: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提案缘由——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草原的数量、质量及其演变趋势均影响到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因此,阶段性地定期对草原本底进行调查,不仅可以了解草原数量、质量及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并制定或修正草原保护、修复和利用方案,实现草原分布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据第一次草原调查的结果,我国草原面积约4亿公顷,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是世界第一草原面积大国,拥有高寒草甸、温性草原等18个草地类型,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草原不仅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而且在生态安全屏障、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草原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从第一次草原调查至今已有30余年,全国草原因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放牧开垦等人为因素驱动下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但是,过去30多年中并未对草原本底再次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造成目前草原数量和质量本底不清、利用管理的基础依据不足的问题。

提案建议——

由国家林草局联合自然资源部设立全国第二次草原普查工作组,由国家财政部设立专项资金,组织全国草业与草原领域的专业队伍,开展全国草原资源普查工作。督促各省(区、市)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本地区草原普查工作方案,强化对草原普查工作过程的监督管理,积极协调解决普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彻底弄清我国草原面积大小、类型分布、质量高低、变化动态、保护与利用现状等本底情况。

成立全国第二次草原普查专家委员会,提出工作总技术方案和业务技术规程,制定或修订的草原分类系统、草原调查技术规程以及调查成果的精度要求,审查和处理各项调查成果,检查工作计划执行情况,为精准整理、汇交、发布第二次草原普查的报告、数据和图件提供技术依据。

将第二次草原普查结果与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全面对接,优化调整国土调查草地地类标准,为全社会提供口径一致的草原数据,同时为草原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提案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草原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草原生态优先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因此,有必要重构草原分类体系,以适应资源管理的需要,补充生物多样性等调查指标,同时完善环境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背景数据调查,利用遥感、模型、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全面查清、准确掌握林草湿资源的种类、数量、结构、分布、质量、功能、保护与利用状况及其消长动态和变化趋势,为林草湿资源及自然资源保护管理提供支撑,以满足新时期对自然资源管理的需求。

为全面贯彻188体育生态文明思想,切实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绿色草业发展,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战略,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建议开展第二次全国草原普查,建立草原成果大数据,精准掌握草原面积大小、资源变化动态、保护与利用状况,针对草原生态优先、生态与生产功能协调问题,谋划好“人—草—畜”和谐共处关系,对我国生态保护、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 张好雨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