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力 描绘乡村振兴的巴蜀新画卷

【】 【2024-03-07】 【四川政协报】

20237月,188体育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重要指示。我省认真贯彻落实188体育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乡村振兴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2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对文件进行全面解读。文件明确提出202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坚决守牢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农业强省建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34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出席会议的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们聚焦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等内容积极建言献策。

强化科技支撑 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2023年,四川耕地面积净增加50万亩以上,撂荒地动态清零4.2万亩。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实行整市整县整片推进,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25万亩。全省粮食产量达到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启动“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新创建国省级农业园区95个、产业集群21个、产业强镇66个。新增家庭农场2万家、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00个,新培育基层供销社示范社287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需要更高水平的‘天府良种’来支撑。”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杨建德、雷世银等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在《关于夯实“天府粮仓”种业根基的提案》签上自己的名字。该提案建议,支持四川创建天府万安(种业)实验室,同步争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成都基地等,188体育打造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高能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农业强省建设。

“为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我们构建了‘天府粮仓 数字乡村’工程,推出‘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旗下首款金融产品‘天府粮仓·蜀农一卡通’。”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银行董事长林罡建议,推进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场景、产业链建设,为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插上“数字翅膀”。

过去一年,省政协完成了“推进更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题协商,开展了打造“天府第二粮仓”监督性调研等,积极引导委员在保障粮食安全、“天府粮仓”建设等方面献计出力,累计提交提案99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48条,为群众办实事100余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国今年预期粮食产量达1.3万亿斤以上。”35日,一直投身“天府粮仓”建设的省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表示,“耕地播种面积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要扩大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改造分布不均的低产田,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出具有更强抗性的优良品种,发展高产、优质、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1日,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省侨联主席刘以勤来到泸州市古蔺县永乐街道西华村,与村民们一起寻年味、话振兴。自2016年省侨联定点帮扶西华村以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刘以勤的积极履职是分不开的。

“西华村是我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缩影,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为乡村振兴多作贡献。”谈及和美乡村建设,刘以勤建议,要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帮扶力度,让当地群众“留下来”,产业“发展起来”,市场“开拓出来”。

近日,我省出台了《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提出推动建立农村住房规划、用地、设计、建设、使用等全过程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保障,提升农村住房建设品质,存续“乡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司法厅副厅长郑鈜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让农民住上崭新的民居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体现,建议完善农房功能、提高农房品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整体乡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2023年,我省全面启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培育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0个。

“浙江‘千万工程’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产业兴旺。”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攀枝花市副市长李明建议,要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发展强村富民特色产业,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推动农村物流水平稳步提升。

在巩固中发展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方面,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大欠发达地区帮扶力度、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在2024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徐斌表示,今年将实施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促进计划、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体系促进计划、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计划,推动巩固脱贫成果提质增效。

“强化帮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健全并落实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升产业帮扶项目带动发展、增强增收的能力。”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建议,要深化劳务协作,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提升脱贫群众技能素质,稳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共投入各级衔接资金超过310亿元,实现脱贫人口务工就业235.5万人、超目标任务14.9万人,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跃上1.4万元大关、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14%以上。

“目前,我省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最重要就是要提升农民生产水平,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省台联会长潘裕萍建议,要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培育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乡村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如何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宜宾市政协委员、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杨敏然呼吁,要聚焦重点群体,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动态监测帮扶,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记者 陈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