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 【2024-03-09】 【四川政协报】
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的保护和发展,是188体育总书记长久的牵挂。2022年188体育总书记来川视察,叮嘱“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2023年188体育总书记再次来川视察,强调“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
牢记殷殷嘱托,绘就美丽四川新画卷。四川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四川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居全国第一,创历史最好水平。如今,四川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一幅美丽和谐生态画卷正在巴蜀大地徐徐展开。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采访多名政协委员,通过他们的履职故事和切身体会,为四川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献计出力。
扛起上游责任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3月1日,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实施三周年之际,四川省合江县人民法院、贵州省赤水市人民法院、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相关人员齐聚长江边,对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进行公开审理,并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以“一江法庭”协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这是四川省加强与长江上游兄弟省市联系,常态化开展司法协作,以实际行动共护一江清水向东流的生动案例。
“近距离旁听庭审很震撼,可以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现场旁听的合江县政协委员、四川万盛行律师事务所律师徐文燕直言,依托“一江法庭”工作机制,三地法院携手讲好长江保护“司法故事”,引导广大群众充分认识保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共同维护长江生态。
一年来,围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全省法治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制定修改《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14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出台《四川省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14项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云贵川赤水河流域保护立法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
“近年来,我省制定出台了多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四川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规体系日臻完善。”作为相关立法工作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司法厅副厅长郑鈜认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在科学立法上发力,重在建章立制,用法治“红线”守住绿色底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郑鈜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推动地方性法规落地实施上。他表示,将聚焦若尔盖湿地保护立法等持续建言,用实际行动落实“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重要要求。
去年11月5日至6日,由四川省政协主办,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支持的沿黄九省(区)政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第六次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从2018年12月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首次会议起,沿黄九省(区)政协每年轮流主办会议已成为惯例。通过沿黄九省(区)政协协力建言资政谋良策,形成高质量联名提案提交全国政协,一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已转化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同样关注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的还有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为国。他将委员履职与本职工作相结合,积极协助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见征集工作;加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等自治州法规修改进程,推动相关法规修订与时俱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为国恳请国家加快推动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步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生态优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仍需久久为功。”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杨丹希望各方继续加大调研力度、协商力度,提高联名提案建言的精准度,力争推动更多意见建议进入中央和国家决策。
加快美丽四川建设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
1月29日,全国政协2023年度好提案名单公布。其中,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的《关于开展全国草原本底调查的提案》榜上有名。
“草原是名副其实的‘水库’,具有重要的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功能,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都来自草原地区。摸清草原底数,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草原保护、修复和利用方案,既是广大牧民的心声,更是守护生态安全的需要。”谈及这件提案背后的故事,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直言,源于他多年来深入草原湿地的实地调研、源于长期与牧区群众推心置腹的交谈、源于一名政协委员的使命。
“如今提案办理进入新阶段,相关部门和大学等研究机构已与我取得联系,就全国草原摸底调查开展一些前期的研究研判工作。”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表示,将继续把自己的履职答卷书写在广袤的草原上,为守护美丽草原、建设大美四川作出更大贡献。
3月初的宜宾江之头,青山环绕,绿水依依,游人如织,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去年12月,生态环境部公布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江之头获此殊荣。这是宜宾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美丽宜宾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过去长江水域很少能看到鱼群聚集在一起,现在长江水质变好了,鱼类明显多了,一些‘野外灭绝’物种,也‘活’过来了。”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陈槐在长期的工作中明显感到,四川的生物多样性态势持续提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陈槐带来的4件提案中,有2件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他建议,加强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野生种质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创建特种资源保藏体系,让更多的“活化石”野外种群复壮。
绿水青山诠释生态之变,生态之变折射发展之变。如今,以动力电池、光伏、数字经济、储能等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扎堆落户宜宾,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高能级企业也纷纷落地宜宾,为宜宾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科技活水。
“这是宜宾以生态‘含绿量’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结下的累累硕果。”省政协委员、宜宾市政协主席谢杰表示,一年来,宜宾加快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建设,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这一方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下一步,全市广大政协委员将以“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为抓手,为全市探索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再添新动能。
宜宾的华丽转型,是四川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欧阳泽华、俞建、唐诚青等多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建设动力电池产业绿色零碳示范区的提案》,呼吁支持四川遴选一批动力电池重点园区,推动水电专线直接入园,打造标杆性零碳示范园区;刘以勤、张建明、蔡光洁、香根·边玛仁青等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提案》,呼吁国家支持四川牵头联合沿江省份协作共建,共同推动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共同促进长江文化国际交流传播……一件件高质量提案,一条条“高言值”建议,绿色发展的共识正逐步成为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一幅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画卷已然绘就。
(记者 姜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