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四川现代化建设|紧扣重大任务 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
【】 【2024-01-22】 【四川政协报】
1月1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3年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会上,一份四川经济运行“成绩单”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3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
四川GDP首次突破6万亿元大关,背后凝聚着全省上下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和生动实践。近日,记者邀请部分省政协委员,紧扣“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实施,围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谈感想、提建议,为四川现代化建设凝心聚智。
“融圈”步伐再提速 写好共赢新答卷
成达万高铁是全国铁路网高速铁路客运“八纵八横”中“沿江通道”、成渝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之一。近段时间,位于南充市营山县望龙湖镇莲花村的成达万高铁跑马坪特大桥项目现场一派繁忙,工人们同吊车密切配合,小心翼翼拆除垫石模板。
抢抓机遇、谋势而动。南充,这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区域中心城市,不断迸发出加速“融圈”的豪迈激情,掀起一波又一波发展热潮——一大批涉及现代基础设施、现代产业等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为畅通“交通网”、建强“产业链”奠定坚实基础。
“除抓好成达万高铁建设,还应关注‘八纵八横’(兰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兰渝高铁的前期规划。”省政协委员、南充市政协主席廖伦志建议,尽早将兰渝高铁纳入省级规划,争取将兰渝高铁“中线方案”纳入国家规划,进一步织密“融圈”铁路网,更好带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
为扎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省各地牢固树立“川渝一盘棋”意识,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展示合作诚意:广安市加快建设重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特色消费品等先进制造业协作配套基地;乐山市抢抓国省支持打造成渝“后花园”、参与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重大机遇,积极推进成渝乐文旅产业协同发展……
省政协委员、资阳市雁江区政协副主席刘林对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建设尤为关注。他建议,充分发挥资阳、遂宁、内江、自贡等地东接重庆、西联成都的交通区位优势,做强主轴交通、做好产业承接、做优重大基础设施,助力成渝地区协同发展。
“巴山蜀水共同养育四川与重庆,又因地域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交融互补的文旅资源。”来自峨眉山市的省政协委员王敏表示,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要坚持“以文塑旅”,互通节庆节会,打造联盟精品,持续提升两地文旅产品的吸引力、影响力,把“巴蜀文旅”品牌擦得更亮。
瞄准未来新趋势 抢占发展制高点
1月11日,我省高规格举行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21个市(州)同步启动建设总投资9912亿元的2217个项目,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创下历年一季度同类活动之最。
作为全省经济的“压舱石”和“主引擎”,成都市在此次推进活动中共有214个项目参与,总投资1734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大的京东方项目,有望建成国内首条、全球首批第8.6代AMOLED生产线,带动成都成为全国最大柔性面板生产基地,助推“成都造”高端柔性屏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50%。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省政协委员、省商会副会长王有治看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鼓励企业敢闯、敢试、敢突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绵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国省关于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战略,为现代化建设厚植优势、蓄积势能。2023年,该市入选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50强第17位,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
“绵阳科研能力强劲、人才资源富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省政协委员、绵阳高新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尤军结合在绵阳投资创业的实践经验,提出四川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大力支持中试平台建设,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高速公路”,缩短科技创新产品上市周期;要通过市场化运作,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发展基金,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金融活水。
德阳市着力抓好创新主体培育、高能级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让更多“国之重器”烙下“德阳基因”;宜宾市动力电池产业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光伏产业从零起步快速成势,入围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放眼全省,体现特色优势、充满科技含量、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牢、动力更足、成色更好。
打好融合攻坚战 迈步共富康庄道
丹巴古碉、乡城“白藏房”、炉霍“崩科”民居……穿行甘孜大地,随处可见充满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据统计,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94个、省级传统村落268个,总量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甘孜州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丹巴县中路片区、乡城县青德片区、泸定县化林片区等一批传统村落组团携手,让传统建筑发挥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功能,展现出推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的强劲动能。
省政协委员、甘孜州政协副主席杨庆华认为,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甘孜州应组建跨行政区域联动工作专班,促进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188体育打造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形成产品共享、利益共享新格局;深入实施“圣洁甘孜”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天府乡村”集体商标战略,打响“亚克甘孜”形象品牌;开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具有四川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委员们围绕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结合各自所在地区及行业实际,提出意见建议。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有序引导人才、资金到农村,让农村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针对返乡人才普遍存在的学历高、创业热情高,但农事技能缺乏等问题,省政协委员、达州市总工会主席王蔚荩提出,要发挥基层工会组织、各级干校和农科院、农技院作用,合力优化农事技能培训体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效能,切实破解返乡人才“不懂农业”“不会种地”等难题,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乡村,在乡村奋斗。”省政协委员、共青团德阳市委书记周李峰同样关注做优做强城乡融合发展人才支撑这一课题。他建议,要系统谋划,打好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机制保障“组合拳”,用好用活各类青年创业扶持项目,引导更多青年关注城乡融合、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记者 马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