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 【2025-03-07】 【四川政协报】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民生始终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杨建德、褚良银分别就青少年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及就业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积极建言献策。

“之前和一名解决了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交流,孩子认为关键点在于当时提供帮助的老师说服了自己的父母,转变了教育方式,使自己的状态得以调整。”杨建德说,青少年大部分心理问题根源在家庭教育,家长的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他建议,要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对家长教育技能的培训;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要调节自己的心态,在生活中做好榜样示范,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构建健康亲子关系。

在杨建德看来,要有效缓解孩子心理压力,一方面可以让青少年多参与日常家务,积极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内容,带他们多走进大自然;另一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协同,如家庭的日常关心关爱、学校的辅助疏导、社会的重视、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和发展等。

褚良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人才培养。他认为,目前西部地区的卓越工程师仍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资源环境等特色产业领域。他建议,进一步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布局、加大培养力度,夯实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基础。

“四川的高校已经进行相关培养探索,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高校与大型企业的合作,采取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的方式,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褚良银说,与以往校企合作主要聚焦于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不同的是,这种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能够进一步深化企业的介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

(记者 张荣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