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 【2025-03-07】 【四川政协报】
国资国企、要素配置、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有效;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增长16.6%,突破8700万人次、居全国第3位;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6.1亿美元,一批高质量内外资标志性产业项目在川落地……过去一年,巴蜀大地改革与开放互促互进、相得益彰。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四川如何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们满怀信心,积极建言,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注入新动能。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全省18个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区域GDP约占全省总量2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经验被国家推广17条……2024年,我省深入学习贯彻188体育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188体育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全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2月25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改革工作,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紧紧扭住牵引性改革聚力攻坚,推动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林罡一直关注民营经济发展。他建议,破解现有的盲点和堵点问题,优化相应政策,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信心,激发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过去一年,我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挺进。借助天府融媒联合体建设,建成贯通省市县三级的融媒体中心体系,全省文化大数据体系基本建成,启动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快建设……
“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要求。相对于物质满足,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力量。”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陈智林表示,随着群众文化素质、文化水准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作品质量的要求也更高,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创作的生命线,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四川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奋进之路?
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苏华认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夯实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教高考制度改革,完善产教融合机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应加大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科教融汇育人体系,推进职教国际合作,赋能“一带一路”建设。
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 擦亮四川开放发展“亮丽名片”
中欧、中老班列等线路运行质效稳步提升,成都大运会、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等高规格国际赛事、会议纷纷在川举办,来川的国际友人、各国游客越来越多……近年来,四川对外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
去年年底,全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召开,提出要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建设立体高效的开放大通道,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载体,188体育推进外贸量质齐升,强化“引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竞争力。
“打造世界级航空物流枢纽,事关四川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位势和能级,事关四川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唐燕表示,要着力主体引育,积极降低国际航线运营成本,构筑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拓展全球航运版图;聚焦“物流+”,构建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制造、生产配套及分销的全球航空供应链服务体系;推进“航空+铁路”“航空+公路”等多式联运,构筑空地物流大协同,为世界级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充实力量。
“要为四川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提供高水平的法治保障。”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李正国建议,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建立集合政府、法院、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推动依法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同时,强化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建设高端人才梯队,定向培养精通国际法、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的双语法律人才。
如何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展会”成为委员们谈到的一个高频词。大家纷纷表示,展会是提升开放能级的重要媒介,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的重要桥梁和平台,应该通过举办更多的大型国际展会,将“四川名片”不断擦亮。
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西博会”)以“深化改革增动能,扩大开放促发展”为主题,将于5月25日至29日在成都举办。目前,已有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乌拉圭等15个国家和地区基本确认参展,沃尔玛、百胜餐饮等百余家世界知名企业将亮相西博会。
在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刘以勤看来,办好重大展会要持续往外探索、向内深耕,构建展会“大平台”“大流通”“大市场”,做到以展为媒、以展兴产、以展促贸,助力四川进一步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提升展会国际化水平,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引进国际品牌展会,加大展会的宣传推广,提升四川展会的国际化水平和知名度。”刘以勤建议,推动展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慧展会平台,促进数字经济与展览经济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展会,树立“会展+”融合发展理念,形成会、商、旅、文、体多业态联动,增强展会的吸引力。
(见习记者 陈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