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林:传承与发展共振 让川剧“戏”水长流

【】 【2025-03-09】 【四川政协报】

春节,是一年一度游子归乡、阖家团圆的喜庆节日,也是文艺工作者的“高光舞台”。今年春节假期,我同往年一样排练、演出,步履不停,将丰富多彩的戏曲表演送到群众身边,也送去了美好的祝福。

从业40年来,开展或参与演出活动是我工作的重要内容。用自己的专长,把多年的艺术积累尽情展现出来,既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又传承弘扬戏曲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这不仅是我作为戏曲工作者的职责,更是我作为政协委员的义务。

全国两会期间,陈智林委员(左)与参会委员交流。记者 姜寒冬

今年是我成为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的第3年。我时刻关注着文化艺术发展,积极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尽一份力量。“忙碌”与“收获”,是我过去一年的关键词。

我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出发,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出建议,其中不少得到采纳。比如,加大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做强文化产业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是我重点呼吁的内容。

2024年,从《芙蓉国粹》的驻场演出,再到《白蛇传》《芙蓉花仙》等大幕戏的精彩呈现,我们在四川省川剧院演出超1000场。我还携川剧《梦回东坡》剧组开启了一场寻梦之旅,从东坡故里出发,陆续在成都、北京、上海、徐州、杭州、嘉兴、黄冈、太仓等地演出30余场。

无论是近期爆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还是点燃了国人文化自信的《黑神话:悟空》……无一不在证明,随着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在全社会对本土文化的心理认同和从业者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正在以铿锵有力的步伐飞速发展。

近年来,川剧发展迎来诸多利好。四川将川剧振兴发展作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川渝两地携手开展川剧保护传承立法,颁布实施《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协同推动保护传承巴蜀文化瑰宝。川剧的唱念做打舞、音乐表演唱,也在守正创新中不断迭代升级。在国家持续推进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能更好地连接,最终实现“诗与远方”的双向奔赴。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我在履行委员职责、建言献策之余,还有两项任务需要做好——做好“讲故事的人”和“学生”。一方面,我会讲好川剧传承发展创新的故事,培养更多优秀川剧演员,做大做优川剧产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发展动力,为四川文化强省建设添砖加瓦;另一方面,我要继续加强学习,不仅要和戏曲同行交流,还要开展更多跨界学习,主动担负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责任。

(见习记者 黄笑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