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裕萍:牵系两岸情谊 助力乡村振兴

【】 【2025-03-10】 【四川政协网】

作为台盟的一员,我一直鼓励台胞到四川发展,尤其致力于推动台胞参与当地乡村振兴。我和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彭州市白鹿镇白鹿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贵静都是定居四川的台胞,在履职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两岸交流、川台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潘裕萍(左三)为“两岸同耕”工作室授牌。受访者供图

20234月,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帮助下,位于白鹿顶村的“两岸同耕”工作室成立。秉承着“把台湾专家请进来,让在地居民走出去”的理念,“两岸同耕”工作室做了大量工作:从开设助农直播间推广农副产品,到邀请台湾专家来当地指导,再到引入台湾社区营造理念……两年时间里,白鹿顶村种出了红藜麦、制成了台式乌龙茶,还荣获“蓉城同心 蓉城星力”主题工程市级项目称号。下一步,我们还要推动火龙果、凤梨种到彭州的土地上。

2024年,有一段让我难以忘怀的山路,那是去往雅安市汉源县皇木镇万盛社区“皇木腊肉村”的路。寒冬腊月,车子在蜿蜒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行驶,将近5个小时,我们翻越了4座高山,终于来到目的地。此前,我了解到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侨福建设集团主席黄兰茜为助力乡村振兴,要参与一个助农项目,计划对全国农副产品优中选优、推动销往全球。一直以来,我都致力于促进两岸及各地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优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于是我极力邀请她入川选品。当年11月底,选品之行终于成行,我们一起来到深山里的万盛社区。

走进村子,历经30天低温腌制、30天烟熏脱水增味,180天深度发酵后才能出库的腊肉香气给人以时间与技艺交织出的独特味道。我们参观了制作腊肉的场所,朴素环境下的精湛腌制工艺,是对传统工艺的坚守,而那独特的风味更是让大家眼前一亮。

山路没有白走。皇木腊肉生产企业最终和四川文杰食品、冕宁元升油橄榄、好家乡食品一起,成为第一批入选达成合作的企业。而在这一路的选品中,我们共同见证了四川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

目前,在川生活的常住台胞数量和台资企业注册数量不断增加,四川正成为越来越多台商台胞投资兴业、安居乐业的热土。我深知,只有让台胞在川投资兴业无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吸引更多台胞扎根四川、共谋发展。在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去年3月,四川省台胞之家法律服务站在成都正式挂牌。接下来,我计划寻求在法治保障层面,推动建立省人民法院与省台联的沟通联系机制。

我也始终致力于推动两岸文化交流。20247月,成都新津·台湾屏东第十届“两岸一家亲”书画交流活动在成都市新津区举行。活动邀请来自海峡两岸的书画家用笔墨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创作书画作品20余幅。去年一年,我们举办了这样的两岸交流活动20余场。我坚信通过共同的文化活动和学术研究,两岸同胞能够进一步增进了解和认同。

作为一名全国、省、市三级政协委员,我始终牢记188体育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我在调研中发现,村史馆是传承乡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对塑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发挥其在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有深远意义。去年全国两会,我提交了《关于建好用好村史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呼吁将村史馆建设纳入当地乡村振兴规划、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该提案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相关建议被采纳。看着一件件提案转化为政策措施,我的内心感到十分自豪。

我将始终坚持以188体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学习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努力交出一份优秀的履职答卷。

(记者 张荣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