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强新型工业化主引擎 高质量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 【2023-05-25】 【四川政协报】

编者按:省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188体育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先后作出“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以工业为主体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工业兴省,大力实施制造强省战略”等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8%,为稳住全省经济大盘发挥了“定盘星”“挑大梁”作用。全省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也纷纷围绕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目标积极履职尽责、建言献策,有力助推省委战略决策落地见效。本报采访部分市()政协和政协委员,展现他们围绕新型工业化履职的经验成效和意见建议。

【政协实践】

“高言值”建议为制造业发展聚势赋能

火热的5月,成都工业企业火力全开,为全市拼经济、搞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其中,高端电子测量仪器仪表、高端医疗器械、工业机器人、工业无人机等硬核“成都造”产品沿着“一带一路”,出口至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为成都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开足马力的背后,离不开成都市政协和广大委员的持续助力。

去年,成都市委将“建设制造业强市,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带动能力”这一专题协商课题交给市政协,列入《2022年度政协协商计划》。市政协党组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动员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14个县(市、区)政协和部分市政协委员以及相关行业商(协)会组成专题调研组,与市发改委、经信局、市场监管局等多个政府部门深入交换意见,并聚焦制造业不同领域,分别赴青羊区、郫都区等13个县(市、区)开展专项调研,实地考察了14家制造业企业,摸清了成都市制造业企业发展现状、瓶颈和存在困难。

“公司现在的研发团队有多少人”“核心技术有哪些”……去年10月,在位于温江区的成都医学城,市政协主席张剡率调研组走进四川科伦药物研究院、“三医创新中心”(三期)和成都博奥晶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企业负责人围绕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展开交流,详细了解成都市创新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和制约因素并座谈交流,最终形成了《关于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建圈强链的建议》。

郫都区政协、新津区政协从全产业链出发,开展跨区联合调研,形成了《关于做强做优成都市新型显示产业的建议》;高新区政协工委则与专业咨询公司合作,针对成都软件行业优势不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成都高端软件产业的思考和建议》……

在市内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组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赴重庆市开展学习考察,在渝调研期间,调研组深入重庆两江新区赛力斯汽车两江智慧工厂,详细了解重庆市在推动成渝双核联动打造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创新做法,最终形成了一份《转型升级建圈强链推动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言值”调研报告。

经过长达半年的调研,市政协共收集整理36篇调研报告,经三轮集体审稿、反复打磨,确定采纳26篇。这26篇建言材料内容共涉及21个方面,既针对成都市制造业产业生态,也包含成都市“建圈强链”行动涉及的新能源汽车、工业无人机、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新型显示等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也囊括了家居产业等传统制造业,可谓是内容丰富、“五脏俱全”。

202210月中旬,“建设制造业强市,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带动能力”专题协商会如约而至,9名市政协常委聚焦《关于建设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建议》《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新高地为成渝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贡献力量》《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世界级先进集成电路制造业集群的热土》等课题作了大会发言,6名委员针对本土“专精特新”企业准入支持、打造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加快高端创新医疗器械研发转化等与市级有关部门进行了现场交流,共同就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成多项共识。

今年,不少相关建议已转化落地。516日,航空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会落地成都;522日,经济和信息化厅与成都工业学院围绕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助力创新成果转化开展开放式研讨……下一步,市政协将聚焦“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聚焦擦亮“成都智造”品牌、推进新型工业化等开展调研,为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刘艳茹 记者 姜寒冬)

锚定“支点”精准发力 谱写产业发展新篇章

36个重大项目落户,现场总投资219.51亿元……”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回响在56日绵阳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园仪式现场。“智能制造产业项目群必将有力促进产业建圈强链,为科技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绵阳市人民政府市长李云在开园仪式上如是展望。

党政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政协履职关注点就聚焦到哪里。

2022年,绵阳被纳入四川省首批制造强市试点名单,敏锐捕捉到这一讯息的绵阳市政协,从中国唯一科技城定位出发,迅速将“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川渝地区产业数字化新高地”等作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课题,组织该市各级政协委员赴宁波、衢州、嘉兴等地考察调研、吸纳经验,并对绵阳525家制造业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努力为“制造强市”建设献良策、出实招。

“围绕规范数据生产要素,制定相关管理、技术等标准规范,积极推进软件自主化。”全程参与调研的省政协委员、绵阳市科创孵化器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汝金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他呼吁,探索运用专项政策,分类支持数字化转型产业主体发展。

“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开设‘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加快数字化基础能力建设,提供适合中小企业‘两化’融合产品。”“建立绵阳市‘数字工匠’技术人才库和分行业的数字化产业创新联盟,支持开展产业数字化培训。”……市政协八届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市县两级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省委常委、绵阳市委书记曹立军对此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分管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研究落实。市经信局负责牵头,立即邀请相关委员座谈交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结合工信部、经信厅相关工作部署和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际,积极转化为加快绵阳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营商环境好不好,决定着企业来不来、发展快不快、质量高不高,是建设“制造强市”的关键一步。近日,绵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大会,主要负责领导现场向企业家作出郑重承诺:“一定坚持‘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持续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让绵阳成为企业发展‘福地’、要素聚集的‘洼地’、投资兴业‘宝地’。”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和市政协委员,华拓光通讯副总经理魏子秦亲身经历了“解难题促发展、千企大走访”活动全过程。他说,相关部门主动组织专家走进企业讲授惠企政策、金融知识、信用培育等内容,切实为企业答疑解惑,这种解难题、办实事的“暖企惠企”新常态让企业家们心里更温暖、信心更十足。不少参会的企业家委员纷纷表示,将把握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趋势与重点,同时围绕“产业升级”“智能制造”等方面撰写更多高质量提案,为绵阳“制造强市”建设增智助力。

高质量提案也成为绵阳市政协助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妙招。在大会后,部分委员又按照会议要求,再次到绵阳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调研,采取多种形式了解园区建设发展的相关情况,撰写了《关于绵阳科技城新区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关于优化工业发展空间提升项目承载能力的建议》《关于推动我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提案,从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航空物流和国际化口岸建设等方面精准提出20余条对策建议,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并转交相关部门研究落实。

第八届绵阳市政协以来,“工业”“产业”“数字化”已成为市政协履职的高频词,共收到涉及相关议题提案109件、社情民意信息等878条,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参与献计问政达3555人次。

今年,绵阳市政协乘着“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的东风,把“五心五聚”活动作为助推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总纲,除专题协商外,还联合各县(市、区)政协,确定了“补短基础设施,助推盐亭西部水产现代园区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助力梓潼食品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等小微协商课题,在发挥市县两级政协委员主体作用上持续发力,以更多高质量履职成果展现“政协新作为”。

(宋晓帆 郭畅 记者 张好雨)

打造“动力电池之都”的宜宾“政”能量

“想不到宜宾除了有动力电池之外,还有一家智能化程度如此高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真不错!”516日,川南片区政协秘书长联席会议的参会人员来到位于宜宾市三江新区的凯翼汽车智慧工厂,看到各条生产线上一台台涂装好的白色车身被依次送到总装线上,攀枝花市政协秘书长代兴强不由地发出感慨。

作为四川首家拥有三大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整车企业,凯翼汽车正乘着宜宾打造动力电池之都的东风,全面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下一步,凯翼汽车将携手四川时代形成以整车和新能源汽车“三电”为核心,以关键汽车零部件、锂电材料、智能网联系统为支撑的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链体系。两家新能源企业成功“牵手”的背后,源于宜宾市政协的一份调研协商报告。

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关键在哪里?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缺一不可,其中电池是最基础的部件。正基于此,“做大做强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助力全市打造动力电池之都”便成为近年来宜宾市政协推动“电动宜宾”加快跃升、实现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着力重点。

“项目建设进度非常快!随着众多产业链条企业的陆续落地投产,一个属地化、高效化、低成本化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体系即将形成,一座全产业链生产运营应用的动力电池之都即将呈现,再造一个甚至多个产业新宜宾的目标也将加快实现。”来到四川宏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磷酸铁锂正极修复材料产能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开足马力的挖掘机、吊车、卡车,让去年曾来调研过的省政协委员、宜宾市商务局局长王超啧啧称赞。

近年来,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呈现出极速扩张的态势,产业处于朝阳上升期。全市包括四川时代等大批重大项目正有条不紊加快建设中,更有大批配套企业即将投产达产。

去年7月,市政协组织部分省、市政协委员先后到动力电池新镇、祥鑫新能源公司、科达利公司、三江新区新能源综合服务中心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委员们深入生产车间、项目工地、研发中心等,边走边看、边看边问,详细了解各企业生产现状和“电动宜宾”工程推进情况,并组织翠屏区政协、南溪区政协、江安县政协、高县政协、珙县政协、屏山县政协围绕全市动力电池“1+6”产业战略布局开展同题调研,共同聚焦要素保障、“产业生态朋友圈”、园区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度研讨协商,并从进一步提升产业战略地位、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产业服务支撑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务实之策,相关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不少建议转化为相关政策举措。

其中,“以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产业战略地位”的相关建议精准指出以会展集聚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这一关键点,促成四川时代与凯翼汽车等宜宾整车企业的多项战略合作,进而带动引领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比翼齐飞,加速发展。

“下一步,要抓住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云集宜宾的契机,围绕市委做优做强做大‘产业生态朋友圈’思路,紧盯四川时代链主配套需求,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优势,不断做大‘朋友圈’,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来宜投资,为宜宾市做大做强5000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动力电池之都’作出积极贡献。”市政协主席谢杰表示。

(王春燕 记者 姜寒冬)

【委员连线】

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 加快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园区

申红剑(攀枝花市政协委员、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了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总抓手提纲挈领、擘画长远,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纲。我认真学习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后,体会到要一以贯之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188体育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省委结合实际研究谋划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一如既往谋划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省委清醒认识大局大势、省情特征、发展实际、目标任务,作出“六个期”的重大判断,决定了四川多重任务叠加、多重目标协同、多重路径并行的现代化建设之路。要一抓到底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省委紧紧围绕总抓手作出一系列立足当前、事关长远的重大部署,明确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对我们系统把握、整体推进指明了方向。我坚信,在省委的领导下,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接着一步走,宏伟蓝图将变为美好现实。

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省委“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的四川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全面实施市委总体发展战略,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城市建设主阵地、招商引资主战场、经济发展新高地作用,勇担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园区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区“双区使命”,着力构建以钒钛新材料和清洁能源为主导带动、以钒钛机械制造为战略培育、以循环经济为衍生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撑的“2+3”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园区。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发展能级。全面推进“以园区为载体、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成省级高新区科创服务公共平台,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配套完善的双创高地。二是以项目工作为支撑,推动产业升级。聚焦钒钛新材料产业园、氢能示范产业园、钒储能产业园建设,掌握政策导向、资金投向和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招引西北、东北、华中地区专精特新型钒钛深加工目标企业,拉长全钛产业链,构建钒电产业生态链,发挥氯碱制氢成本优势,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三是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增添发展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容缺受理制,落实用地、融资、能耗等要素保障,围绕产业配套人才链,与多地高校建立开放合作关系,在科技支撑与服务、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共建与共享等领域深度合作。四是以协同发展为重点,促进开放合作。深入推进“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推动各园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平台共建和产业互补,主动对接省内、国内高新区进行产业协作、资源整合,探索异地孵化、飞地经济等合作机制,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记者 祝瑾如 整理)

【提案追踪】

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 助推制造强省建设

题目:《关于推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张智明(南充市政协委员、中科九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监事会主席)

提案缘由——

我省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优势明显,是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但整体效益不高、结构层次不优、发展后劲不足“三不”问题突出。同时,面临东南亚国家加速承接中低端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

提案建议——

加强装备制造企业引进和培育。深入实施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三大计划,打造优质企业梯队,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影响力。深入实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铸链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强力招引,形成产业互补、资源聚集、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着力构建链条完整、循环畅通、要素齐全的产业生态。

加强功能分区和园区建设。根据各市(州)的优势资源、产业基础和细分领域,支持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重点发展航空设备、飞机、发动机产业,德阳重点发展重大装备制造,南充重点发展高端真空装备等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产业集群,完善功能区划分,不断向专业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积极引进一批智能制造关键配套企业,完善园区配套建设,促进关联产业聚集。

加强科技创新和优化升级。指导企业提升核心技术、关键产品、重大技术装备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向工信部等中央部委积极争取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新能源汽车、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等国家重大专项、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和重点研发计划在我省的布局。推动建设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实施智能化改造、开展技术升级,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向工程设计、方案咨询、技术研发和设备维护、修理、运营一体化服务延伸。

加强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加强要素保障,积极引进重大创新项目或创新孵化产业平台,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和企业落户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加强人才保障,认真落实人才引进、培养、选拔和激励等政策,188体育支持重点企业与本地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定制”培养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技术人才。加强政策支持,在资金、项目、土地、平台、人才等方面给予倾斜,推进产业发展。

提案背景——

2022年我国装备制造市场规模超过1.5万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可达到2万亿元。未来,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不断落实与推进,以及物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将保持较快增长。装备制造行业市场分析预计2023年我国装备制造市场规模将超24000亿元。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下一步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四川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张智明表示。

张智明建议,我省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培育制造强省建设的新动能,以新模式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提出提高四川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四川制造业基础能力等十大任务,同时还将配套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七大工程,将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益,助推制造强省建设。

(吴坤涛 记者 张聪 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