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行联合采访活动|四川·泸州

【】 【2023-08-21】 【四川政协报】

“支点”泸州 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188体育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要抓两头又要带中间,在做大做强重庆、成都两个极核城市的同时,还需要若干个“城市点”作支撑,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推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泸州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的重要支点城市,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共下规划协同“一盘棋”、共抓产业协作“一条链”、共建基础设施“一张网”、共治生态环境“一江水”、共推公共服务“一卡通”,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731日至81日,本报与重庆市188体育宣传中心(重庆政协报社)联合采访团走进泸州市泸县、泸州国家高新区、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等地,充分领略泸州近年来取得的标志性、可视化成果,切身感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


泸州港。 泸州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供图

以酒会友 打造两地产业群

“风过泸州带酒香”,若问泸州人最熟悉的代表性旋律,十有九人会唱《醉美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中国酒城,泸州市以酿酒闻名天下,贯穿古今的酒文化早已与泸州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漫步在滨江路、国窖大桥、大梯步广场,空气中的酒香扑鼻而来。酒坛造型的花坛绿植,酒瓶装饰的霓虹灯,以“酒城”命名的宾馆、道路和美食街……各种酒元素随处可见。


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 泸州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供图

“城以酒兴,酒以城名”,泸州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以来,丁菊、胡城铭等市政协委员特别关注泸州白酒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关于推进泸酒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酒城城市旅游品牌的建议》《关于推动“酒城泸州”文化品牌力提升建议》等提案中提出,“在泸州城市的大街小巷注入融入酒文化的诗词歌赋、符号、景观小品、绘画雕刻作品,播放酒文化艺术作品和背景音乐等”“推进具有酒城印象的特色酒文化旅游景点建设打造,形成将宣传、观赏、体验、学习、雕刻、艺术等功能集于一体,将酒工业旅游、酒工艺旅游、酒体验旅游、酒影视作品欣赏、酒文化活动组织等有机融合的旅游模式”等建议,助推泸州市酒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擦亮“酒城”这张名片。

泸州市与重庆市万州区自古一江相连、一衣带水,两地白酒历史也一脉相承,都是远近闻名的品酒圣地、酿酒基地、名酒产地。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是川渝两地肩负的重要战略使命。白酒产业作为川渝两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协同发展的空间广泛、潜力巨大。

泸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才洪介绍,73日,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诗仙太白酒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当天早上,运载着来自泸州老窖百年酒糟的车辆,从泸州开向450余公里外的重庆市万州区诗仙太白酒厂,这既是泸州老窖与诗仙太白携手再出发的见证,也是川渝酒企共酿浓香新征程的开始。作为川渝地区的白酒合作项目,泸州老窖将与诗仙太白携手并进、协同发展,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白酒产业资源共享,激活川渝两地酒业越级发展,共同打造“川渝浓香经济圈”。

“好酒离不开红粮”,泸州老窖、五粮液等名酒都是以高粱作主料或佐料酿造而成,高粱的品质决定了酒的醇香。走进泸县立石镇中咀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印有“四川泸县·重庆永川 川渝融合泸永现代农业示范园”红色大字的标志牌,园中种植的红高粱进入抽穗扬花灌浆期,好一片丰收美景。高粱“红”起来的背后,是中咀村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打造“醉”美田园的生动实践。


川渝融合泸永现代农业示范园。 记者 姜寒冬

“中咀村地处川渝交界,以前是典型的农业村,可以说是‘四无村’,无特色资源、无项目支撑、无集体经济、无技术人才。改变‘四无村’的困境,是我作为县政协委员和村党委书记最想做的一件事。”县政协委员、中咀村党委书记李红说,当时,镇上提出了发展红梁的规划,中咀村主动争取,表达了村里发展红梁的意愿和决心,并11次召开群众大会收集意见,宣传动员群众栽种。在群众尝到丰收甜头后,我们又召开了7次院坝会,动员群众发展红梁,“力争今年把川渝融合泸永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为泸州市的三星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白酒及其附属产业为泸州与重庆协同构建现代化产业中心带来了契机,两地将进一步嫁接优势、叠加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务实合作,取得更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成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互联互通 织密两地交通网

近年来,泸州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筑路为民,构建起以高铁、高速、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干支相连、村村相通的大交通网络。

“我们以‘交通先行’策略,推进泸州与重庆市永川、江津三地互联互通,联合实施渝昆高铁泸永江段、泸永高速、江泸北线、重庆三环高速永川至江津段等8个交通项目。”泸州市交通运输局总规划师邹海说,其中,泸永高速已于2022101日正式建成通车,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以来,首条开工建设并建成投用的川渝直达高速公路。同年,G246泸县立石(川渝界)至泸州段一级公路通车,形成了泸永两地融合发展的产业通道。泸州至重庆地区互联互通主要通道增加至6条。

目前,渝昆高铁川渝段全线贯通,泸渝两地正合力攻坚完成全线铺轨,188体育推动川渝段在2024年通车运营,实现泸州融入重庆半小时经济圈,进一步织密两地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我市率先开通川渝双向对开省际公交,已开通往重庆永川、荣昌、江津等方向公交线路8条。”邹海说,截至目前,泸州实现了与重庆毗邻地区均开通省际公交,惠及沿线100余万群众。

近年来,泸州市政协高度关注交通建设,多次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助力构建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交通网。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时,住泸省政协委员提交联合提案《关于规划建设蓉遵高铁自贡经泸州至遵义段构建四川直达粤港澳大湾区高铁新通道的建议》,呼吁规划建设蓉遵高铁自贡经泸州至遵义段,与成自宜高铁和贵广高铁连接,构建形成四川(成都)直达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铁新通道,助力四川高标准建设成都至华南地区战略大通道。这对于完善国家高铁通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化区域互联互通,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国家第四经济增长极;强化重要经济走廊支撑,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乌蒙山集中连片地区乡村振兴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只此青绿 保护两地母亲河

漫步濑溪河畔,偶有微风拂过,河面泛起阵阵涟漪,河水蜿蜒曲折流向远方,两岸青翠探出水面,一幅水映柳绿的美丽画卷。“濑溪河两岸美景如画,大家都喜欢到河边来散步。”泸县政协主席吴雪松介绍,濑溪河沿岸建了堤坝步道、滨河公园后,附近居民都爱到这里休闲健身。


濑溪河。泸州市政协办公室信息中心供图

濑溪河是沱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大足区,流经重庆市荣昌区、四川省泸县,在泸州市龙马潭区汇入沱江。泸县段流长58公里,是泸县境内最长的河流,被称为泸县的母亲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濑溪河水清澈透明,可以看见鱼虾、螃蟹,两岸居民生活用水一般都是来自濑溪河。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规模化发展,濑溪河污染日益严重,河水不再清澈,昔日的鱼虾难见踪影,水质一度达到劣V类标准。为助力濑溪河环境治理,县政协主动而为,组织政协委员深入沿岸企业、农村开展调研,发现河道沿岸上百家规模化养殖场直排现象严重;众多以酒类为主的工业企业环保设施不健全,存在违规排放等行为;沿途污水管网建设不到位,污水入网率低,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河道……

县政协随即将《关于取缔濑溪河餐饮娱乐船的建议》《关于保护两河生态建设、美化县城环境的建议》《多措并举破解农村垃圾治理难的建议》《关于修建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厂的建议》《关于加快泸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建议》等一系列意见建议提交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得到高度重视和办理落实,不少建议“落地开花”。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对县政协提交的提案、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和相关意见建议进行分析研判,将合理内容纳入环保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狠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推进机制体制建设。

除此之外,县政协积极与濑溪河上下游的重庆市荣昌区、大足区,泸州市龙马潭区等区县政协联系,倡议建立协调联动机制,齐心协力共同治理濑溪河。在泸县政协的倡导下,荣昌、大足、泸县、龙马潭四区县政协每年轮流召开保护濑溪河流域生态环境助推会。2020年,川渝两省市政协联合在荣昌区举办川渝政协保护濑溪河流域生态环境助推会议,将原助推会规格提高到川渝两省市政协层面,由大足区、荣昌区、隆昌市、泸县、龙马潭区政协轮流承办,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履职的新格局。经过不懈努力,濑溪河保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监测显示,濑溪河及其支流大部分水域已保持III类水质。

“十几年来,四区县政协保护濑溪河流域生态环境助推会这一平台为治理濑溪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生态环保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丝毫不能懈怠。”吴雪松说,630日,以“同心助力双城圈,携手共护濑溪河”为主题的川渝政协助推濑溪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会议在大足区召开。川渝两地不断总结协作经验,推动实现联防联控携手共进,齐心协力把濑溪河流域打造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流域生态文明共建共享的样本典范。

(周雪梅 记者 祝瑾如)

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

——访泸州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田亚东

记者:泸州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川南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泸州有着怎么样的定位?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田亚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188体育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泸州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战略部署,坚持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依托成渝,发挥比较优势,彰显泸州特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大力促进川南渝西区域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形成联系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在科技自立自强、经济和产业安全、初级产品供给、生态安全、对外开放等方面更好担当服务中心大局的时代使命。我们将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实现路径,协同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和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联合宜宾组团建成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联手川南各市高水平建设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联动川南渝西合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经济增长极,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

记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以来,泸州市政协各级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如何发挥优势作用,助推“双圈”建设走深走实?

田亚东:近年来,在川渝省市政协指导下,泸州市政协、重庆市毗邻地区政协加强交流互访,协同开展联合调研、联动视察、诗书画联展等系列履职活动,协力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打造“渝事好商量·有事来协商”共商平台。泸州市政协主动加强与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大足区、荣昌区等毗邻地区政协沟通联系,协力打造共商平台,积极打造“区域协同·酒城协商”履职品牌,确定每年开展“1+N”次共商活动,即在市区一级开展1次深度协商,根据实际需要在基层共同组织开展N次小微协商。

紧扣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泸州市政协深化与川南渝西毗邻地区政协在跨区域生态保护方面的联系合作,联合内江市和重庆市荣昌区、永川区、江津区等地政协共商濑溪河、龙溪河、塘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签署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备忘录和合作协议,濑溪河流域7个县(市、区)政协连续18年举办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助推会议,构建起跨区域省、市、县三级政协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治理的良好格局,共护一江清水、共建生态长廊。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协同助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按照省政协安排部署,泸州市政协深入推进“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泸州专项行动,今年重点开展助推泸州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助推国家战略区域协同、助推“有事来协商”提档升级“三大行动”和“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活动。联合川渝毗邻地区举办书画摄影联展,有力营造区域协作的浓厚氛围,有效激发川渝政协委员为“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献计出力的履职热情和责任担当。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188体育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政协组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聚焦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等领域建言出力,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智慧力量。

(周雪梅 记者 祝瑾如)

记者手记:以文化夯实合作之基

从四川泸州驱车穿过重重雨幕,赶到重庆荣昌时,已是艳阳高照。阳光下,以巨大陶罐为形的路灯杆、精致优美的绿植陶盆、沿街而设的陶艺体验馆……随处可见的陶元素彰显着荣昌陶器的魅力。

荣昌陶器兴起于汉代,在唐宋时期发展达到鼎盛。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川渝地区,家家户户使用的泡菜坛、陶缸等几乎都是荣昌陶器。如今,荣昌陶器更是成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是什么让它在2000多年的历史洪流中经久不衰,不断焕发光彩呢?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拥有传承久远、底蕴厚重的文化,就拥有了生生不息、恒久不灭的发展动力。荣昌陶器,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是灿烂悠久的中华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荣昌陶器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内涵,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也与四川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关于荣昌独具特色的陶土,当地有一个传说:大禹的故乡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大禹奉命治水时过家门而不入,但在路上心有牵念导致不小心被搓泥的草划破了手,血滴在了随他治水的玄龟背上的一块泥土中。后来,这块泥土落在了荣昌安富,快速蔓延,阻拦水势。所以,现在荣昌全区到处都是这种优质陶土——那些浸透了大禹鲜血的泥土是红色的,没有浸上鲜血的泥土是白色的。因此现在荣昌陶泥以红白为主,更是有着“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融入了巴蜀灵气的荣昌陶器,搭建起了连接川渝两地的文化桥梁。近年来,川渝两地持续深化、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荣昌区位于成渝腹心,地处成渝主轴黄金联结点,肩负着双城经济圈建设“桥头堡”“主战场”的使命和担当。在川渝携手推动下,荣昌区以文化夯实产业之基,传承陶文化,发展陶经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动陶文化繁荣昌盛。

就在前不久,621日,“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之荣昌陶陶艺技能大赛在安富街道通安村三矿井美术馆精彩开赛。川渝两地陶艺类新老两代传承人同台竞技,以赛事为媒介,共同为荣昌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添砖加瓦。相信通过两地的不断交流融合,荣昌陶器会展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活力。

(记者 祝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