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力唱好“双城记” 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川渝政协媒体巴蜀行联合采访活动特别报道(四川省德阳市)
【】 【2024-08-12】 【四川政协报】
远眺德阳城区。德阳经开区供图
汇聚向“新”力
“同城融圈”实现新跨越
7月12日,成都德阳区(市)县产业园区结对共建签约仪式在成都市举行,7对合作区(市)县分别签署共建产业园区合作协议。
“此次合作有平台共享、人才互济、联合招商等互补共赢的务实举措,是对公司共建、统计分成、财税分算等深化改革的探索实践。”德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集中签约是德阳融入成都都市圈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德阳,地处成都平原腹地,是四川距离成都最近的地级市。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以来,德阳市大力实施“同城融圈”战略,提升统筹力度、深化交流合作、夯实载体平台、优化服务环境,用务实举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市政协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任务,开展调研协商、监督视察等立体式履职活动,用智慧和力量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
抢抓新机遇 迈出“融圈”新步伐
作为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提出,为德阳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性机遇。2020年1月16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进会召开,明确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
“2020年召开的德阳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德阳市委关于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深入推进成德同城化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强化与成都都市圈产业协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构建高端引领、优势凸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德阳市政协主席何明俊告诉记者,当时市政协第一时间确定了多个履职课题,紧扣中心建言献策。
就在2020年,德阳市政协组织委员经过深入调研,撰写了调研报告《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打造成都都市圈东北增长极战略支点综合研究》,提出了不少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得到时任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融入成都都市圈,金什合作产业园无疑是一个范例。从成都出发,沿成万高速一路向北,大约1小时车程便来到这座产业园。这是德阳市什邡市与成都市金牛区“飞地共建”的合作成果,重点发展航空航天、食品饮料、先进材料等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总部+基地”“市场+产品”“研发+制造”的区域融合发展模式。
今年9月,“加快飞地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成德眉资四市政协联合协商会将在德阳市召开。何明俊表示,市政协将认真完善协商方案、畅通联系机制、筹备联合调研,为德阳积极融入成都都市圈发展凝心聚智。
在融入成都都市圈的同时,德阳市抢抓历史机遇,积极与重庆“携手”:共同举办成渝地区八方协同建设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暨地方产品(德阳)推介会;联合举办“汇智成渝·科技之春”协同创新大会;组织企业参加川渝节能环保人才技能大赛……
在德阳采访时,联合采访团记者深刻感受到“携手”成效——德阳经开区、重庆空港工业园区成功申报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罗江经开区、重庆永川共建示范园区;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四川豪特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重庆万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马士卡机械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014.4亿元”,这是德阳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数字,标志着德阳成为继成都、绵阳、宜宾之后,四川全省第四个登上“GDP三千亿”台阶的市(州)。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德阳市深入践行“同城融圈”战略密不可分。
“携手”新发展 释放产业新活力
5月15日,由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华能重庆两江燃机电厂二期1号燃机发电机定子在德阳装车发运,通过陆路加水路联合运输,途经德阳、成都、眉山、乐山四市运抵重庆。
华能重庆两江燃机二期项目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重大能源项目之一。作为项目设备制造企业,这是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具体行动。
思远重工生产车间内,一台正在生产组装的盾构机。
7月15日,当联合采访团走进德阳思远重工有限公司,只见宽敞的生产车间里摆放着两台大型盾构机,多名工人正有序操作各类仪器设备。12天前,成渝中线高铁全线唯一用盾构机掘进的隧道——蜀安隧道首环管片顺利运输到施工现场,为盾构机按期始发提供重要保障。投入使用的盾构机正是由德阳思远重工有限公司生产的。
“我们公司长期致力于隧道施工智能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核心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公司生产的盾构机投入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正是我们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的具体展现。”言语间,德阳市政协常委、德阳思远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明充满自豪。
转向节、泵体、摆臂……走进德阳天(应)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陈列室,各类汽车零部件琳琅满目。公司负责人介绍,不少产品都配套重庆康明斯、重庆长安、庆铃汽车等来自重庆的企业。
“德阳连续3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构建起了涵盖41个大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具备从材料端到产品端、服务端全覆盖的全产业链体系,我们不少企业都与重庆合作十分紧密。”德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合作紧密”在随后赴重庆市九龙坡区的采访中得到印证。2022年,位于德阳的四川英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九龙坡区成立重庆随时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业务。
主动对接成渝,牵头组建产业联盟,支持上下游企业深度拓展合作,协同打造“原始创新—应用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去年1月,在德阳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经济委提交提案《关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的建议》,为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呼吁。
打开德阳市发展规划图,“融合发展”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与重庆结对区县、产业功能区加强合作,主动承接产业东西转移,推进新质生产力实现重大突破;深耕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细分领域,推动德阳经开区与重庆空港工业园在装备制造、汽摩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领域分工配套协作。
“数字”新赋能 激发发展新动能
今年4月,重庆一企业在德阳数据交易中心购买价值上百万元的数据元件,目前双方已签订合同。这是德阳数字经济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精彩呈现。
近年来,德阳市聚焦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四化”目标,加快推进数字德阳、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着力推动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四川首批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之一,四川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城市,连续3年入选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云上天府智算中心提供云计算、储存、算力等支撑服务。
7月16日,当联合采访团走进云上天府大数据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超过5万平方米的一座单体建筑——云上天府智算中心。这里可提供6120个机柜的装机能力,可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定制功率。同时,智算中心直连国家骨干网核心节点,网络平均时延将在3毫秒以内,稳定性强,能耗低,年平均PUE不大于1.25,相比全国数据中心1.69的平均值,每年节省耗电量约1亿度。
“智算中心于去年9月投入使用,目前已入驻头部企业10余家,涵盖互联网、大模型、金融等领域,同时为德阳本地100余个部门和单位、400余个信息化系统、1300余家工业企业提供云计算、存储等支撑服务。”德阳市政协委员、四川云上天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苟华超介绍,该智算中心能够为超大规模人工智能应用提供精准、高效的算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有力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
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是德阳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从“制造”迈向“智造”?此前,德阳市专门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创国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目前,德阳已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
联合采访团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采访省政协委员、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巩秀芳。
“我们实验室聚焦自主燃机的系列化和清洁化,在50MW燃机优化、15MW燃机和氢燃机的研发方面下功夫,联合上下游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持续对重型燃机轮盘、拉杆等核心零部件材料及制造关键技术集智攻关,不断提升我国燃机的生产研发制造能力。”采访中,省政协委员、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高温材料研究所主任巩秀芳谈道。
3月27日,德阳市政协举办2024年第一期委员沙龙活动,主题正是聚焦“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委员们在参观了东方水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工厂、智能车间后深有感触,并围绕技术与产业变革,企业如何谋创“新”、求提“质”展开交流,积极为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将继续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激活产业数据价值。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资源协同共享,促进成德数据互联互通,支撑德阳乃至成渝地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发展,形成具有德阳特色的数字新业态和新模式。”谈及“数字”如何赋能产业,德阳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 王天雨 文/图)
主席访谈
紧扣重点履职 提升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率
——访德阳市政协主席何明俊
记者:德阳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德阳的定位是什么?
何明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188体育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写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省委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赋予德阳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的重要使命,是德阳继三线建设、改革开放后迎来的第三次历史性机遇。
德阳市委把落实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实施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作为引领德阳发展的战略牵引,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坚定走好理念同城、规划同绘、交通同网、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治、服务共享同城化路子,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德阳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把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枚“关键落子”,为更好服务国省战略全局贡献德阳力量。深入实施“五大战略”,以全面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全国领先的装备技术策源中心、引领川渝的装备产业备份中心,促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德阳“重返前三”、加快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记者:过去几年,德阳市政协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开展了哪些具有特色的履职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效?
何明俊:德阳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德阳行动为抓手,积极开展“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一委一品牌”等活动,不断提升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贡献率。
凝聚发展共识。在政协会议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依托建设“书香政协”,打造“委员读书”“委员讲堂”“委员沙龙”等学习载体,邀请专家围绕“新质生产力”“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等开展专题讲座,为委员高质量履职“充电赋能”,汇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的共识。
联合协商履职。会同成眉资三地政协,聚焦“构建文旅数字新矩阵 促进文旅一体化发展”“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建设”等开展联合视察、调研和协商,相关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肯定。
深入调查研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国省重大战略,精诚建言、务实出力,形成成德同城率先突破、打造成都都市圈北部增长极等8个研究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评价。
精准协商建言。围绕德阳“同城融圈”中的关键问题,专题协商“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专题视察“天府大道北延线建设情况”等,为助推产业同城、促进产业协作提出意见建议280余条。
践行为民初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重点督办成德两地公共交通对接、公积金异地办理、医疗教育资源共享等民生提案,有效助推相关工作落地落实,助力实现“成德两地如居一城”,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记者 王天雨)
记者手记
在技术创新上勇攀高峰
“用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7月15日,走进位于德阳经开区的四川英杰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杰新能源”),一眼就看见这条醒目的“企业使命”。
成立于2016年的英杰新能源,主要从事充电桩/站、储能等新能源业务的研发生产。目前,该公司可年产60万台交流充电桩、1.2万台直流充电桩,出货量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英杰新能源副总经理刘少德介绍,公司每年在创新研发上的投入约占总投入的25%,创新是公司迅速发展的“重要法宝”。
汽车充电桩,不就是一个铁盒子装着一些电线吗?这里面能有什么技术创新空间?随着采访深入,疑惑被慢慢解开。
在展示区,首先看到英杰新能源推出的主攻成渝市场的各式交流充电桩。这些在小区停车位上常见的充电设备看似普通,实则拥有多功率段选择、高效节能、智能人机交互等功能。这些功能的背后都凝聚着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的探索。
在直流充电桩展览区域,英杰新能源的技术优势被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工作人员同时打开两台外观极为相似的直流充电桩的舱门,其内部结构截然不同——一个电线、接口纷繁复杂,另一个则清晰简约。刘少德告诉大家,充电桩不仅需要性能优越,而且还要运行稳定、维护方便,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这种运维距离远、成本高的场景下更是如此。
可以想象,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充电桩如果出现运行故障,维修人员需要长距离奔波才能到达,费时耗力不说,可能还会因为设备构造复杂,导致故障点位难以确定,进而影响维修进度。对此,英杰新能源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改变传统充电桩内部的散装线路结构,通过自主研发的可编程充电桩功率控制器(PPC),将多个线路、部件融为一体、高度集成,让设备组装更简单、运行更稳定、检修更便捷。
我们看到的这台内部构造清晰简约的直流充电桩,就安装了PPC。装备了“黑色铁盒”的充电桩如果出现故障,一个普通电工就能对其进行维修,这如同给高速公路充电站的运营商们吃下了“定心丸”。英杰新能源出品的直流充电桩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川渝两地多条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熟面孔”,PPC功不可没。
眼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屡创新高,充电桩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要想突出重围,必须在技术创新上勇攀高峰。我们期待,更多像英杰新能源一样将“创新”植入“基因”的企业,在这片“蓝海”中扬帆起航、踏浪前行。
(见习记者 马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