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乡人民“畅饮幸福泉”愿望成真

【】 【2025-01-03】 【四川政协报】

20241231日,达州市“引水入竹”工程项目通水仪式在大竹县举行。这个历时850多个日夜,被当地人称为大竹的“北水南调”工程终于顺利建成。该工程从渠江上游支流巴河、州河取水,经达州市莲花湖水厂,一路南下直抵大竹县城,可惠及县城和沿线15万群众。

喜讯传开,大竹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守琴惊喜不已。“大竹县城‘供水补给’问题一直是县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近年来履职的焦点,今天欣闻‘引水入竹’工程项目通水运行,觉得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陈守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

大竹县属典型的内陆河源县,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省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缺水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大竹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发、配置、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有限的水资源,彻底破解缺水难题?这个问题一直是大竹县委、县政府牵挂的头等大事,也是县政协长期关注的事项。

20222月,中共大竹县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引水入竹”作为“七件关键大事”之一被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20223月,大竹县政协组织唐香友、王显秀等委员成立调研组,前往饮水困难沿线的乡(镇)、村走访调研5次,并通过院坝协商、田埂协商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每逢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镇内100余户村民就会出现用水困难,还好政府送水到家门口,生活能有一定保障。”家住周家镇月城村的村民廖定轩告诉调研组。

“能不能想个一劳永逸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饮水困难村的缺水问题。”在月华镇蔡家庵村调研时,村民林勇建议道。

经过为期5个月的调研,调研组收集意见建议37条,履职灵感被逐步激活。

“经过调研,我们形成《从达州市百节镇金垭机场‘引水入竹’的调研报告》,建议抓住金垭机场建设、规划建设百节至大竹快速通道机会,实现‘达竹饮水一体化发展’。”20227月,“引水入竹”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召开,县政协副主席冯竹卫将调研情况和调研报告向参会人员通报,得到大家一致好评。会后,县政协邀请部分达州市政协委员将《从达州市百节镇金垭机场“引水入竹”的调研报告》转化为提案,提交至市政协。

在市县两级政协同心协力的呼吁下,20228月,“引水入竹”工程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畅通县域水系,惠及沿线群众。

为助力施工顺利进行,大竹县政协派驻民主监督小组至县水务局,持续跟踪问效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为建设任务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增添助力。

202410月,大竹县“引水入竹”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29.3公里输水主管道和清水池已全面完工,加压泵站主体建筑、道路工程、供电工程也已完工。得知这一消息的县政协主席梁经明,带领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生命之水高质量配置推进情况”开展视察调研,前往“引水入竹”工程现场施工点,详细了解项目整体概况和推进情况。

县政协委员曹智激动之余,不忘提出建议:“项目建成投用后,要对‘引水入竹’工程的日常运行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同时,要持续关注群众对于用水的需求和反馈,积极、有效回应群众期盼。”

“要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县政协委员何小刚建议,将“引水入竹”工程与其他水利工程相结合,如村镇全域供水项目,形成互补效应,提高水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

委员们围绕项目建设、群众宣传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也在此时又向委员们公布了一个好消息:“预计2025年,大竹县将新增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日,2030年新增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日,彻底解决大竹县水量不足、水质不稳定的问题。”

“竹乡人民多年翘首以盼的‘引水入竹’愿望终于要实现了!”听着好消息,看着即将完成施工的项目,在场委员们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些,都只是县政协扎实助力“引水入竹”工程建设的一个切面。自2022年以来,县政协围绕“引水入竹”开展各类协商调研活动10余场次,委员们撰写《关于高质量配置“生命之水”的建议》《高质量配置“生命之水”应加强末端治理》等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30余篇,为破解大竹饮水困难沿线的乡(镇)、村缺水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如今,“引水入竹”工程落地,竹乡人民多年来“喝上江河水、畅饮幸福泉”的梦想终成现实。梁经明表示,接下来,县政协将组织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调查研究,围绕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积极建言献策,持续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增添助力。

 陈芳 见习记者 黄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