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李正国:让法治的力量深入人心
【】 【2025-02-28】 【四川政协报】
春节期间,人工智能新星深度求索(DeepSeek)与动画电影力作《哪吒之魔童闹海》携手在海内外舞台上大放异彩,犹如两颗璀璨星辰照亮创新的天际。中国民营企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创新大赛里的“种子选手”,并且越来越有分量,越来越引人瞩目。
民营企业的稳健成长,始终伴随着法治的坚实保障。去年10月,我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在云南省开展的“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主题调研。调研期间,看到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法治实践。比如,当地企业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彝绣作品的知识产权,禄丰市人民法院在世界恐龙谷景区创新设立古生物化石保护及旅游案件巡回审判点等。这些举措无不彰显着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唯有不断完善法治体系,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高效且公正的解决,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涉诉成本,为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李正国(中)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在云南省开展的主题调研。 受访者供图
民营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与千家万户的生计紧密相连。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出《关于放宽35岁就业年龄限制的提案》。该话题迅速引发热议,凸显出其迫切性和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当前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例如,企业破产后,企业家的个人信用往往受损严重,这使得他们再次创业面临重重困难;青少年因过早承受“内卷”压力而出现厌学情绪或其他心理问题的情况也日益增多。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破产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修复、限制适用间接犯罪附随后果、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提案建议。这些提案建议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工作推进中,都认真参考并吸纳转化。
回望这些年的履职时光,我认为高质量建议的源头往往来自于基层,所以我坚持走到基层去挖掘“金点子”。过去一年,因工作需要,我的足迹遍布省内外多个地方。在一路走访与观察中,我深切体会到,如今的生态环境正呈现出愈发向好的积极态势。
去年10月,我跟随民盟中央调研组赴云南省,围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等开展民主监督调研。在这次调研中,我深入了解了“一江清水出云南”的工作现状、取得成效和工作难点。我认为,要多措并举推进长江保护法的全面贯彻实施,让法治深入人心,用法律破解长江保护面临的难点问题。长江流域其他省市也一样,要用法律武器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作为新时代的政协委员,必须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履职尽责的基本功。去年,我积极参加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一系列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领会188体育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切实将其传递到基层一线。
中共十九大以来,188体育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在关键节点对乡村振兴作出科学指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的明月村,一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明月村的建设,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
去年,我到明月村实地调研,与多位文创设计领域的精英深入交谈,深切体会到他们对乡村发展事业的真挚情感与坚定信念。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在产业基础与文化传承上筑牢根基,也要重视构建多元平台与广泛吸引人才,以此为乡村振兴引来不竭的动力源泉。作为四川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中的一员,我由衷体会到汇聚人才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此背景下,我衷心期盼能有更多来自新的社会阶层的人才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今年,我也将围绕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用推动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我将持续关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与其他委员一起深入讨论,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完善法治建设等多个维度,积极协商建言。当前,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在加快制定。待这部法律正式出台,法治观念将在民营企业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也将为民营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见习记者 张好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