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甘华田:让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健康“守护者”

【】 【2025-03-14】 【四川政协报】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家庭医生和社区养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医疗和养老都是我的关注点。我认为,家庭医生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对解决“看病难”问题至关重要。

2016年家庭医生制度在我国全面推广以来,家庭医生规模持续增长,签约率稳步提升。国家更明确提出,到2035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75%以上,基本实现家庭全覆盖。然而,我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国内尚未构建起统一的家庭医生服务规范及考核体系,且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家庭医生的职业发展道路充满不确定性;不少地区以签约数量、群众满意度和续约率来衡量家庭医生工作业绩,忽略服务质量这一关键因素,导致家庭医生队伍的数量和能力都有待提升,“一生病就往大医院跑”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

要让家庭医生真正发挥作用,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助力解决“看病难”,我认为可以从3个方面发力。首先,人人要拥有家庭医生,就要提高家庭医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其社会地位、薪资水平,增加岗位吸引力,引导医学毕业生从事家庭医生工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其中。其次,要提高家庭医生的社会认可度,让家庭医生群体拓宽服务内容,为重点人群提供“一对一”服务、医疗康复服务、追踪式健康管理等,建立专项奖励资金,对服务好的家庭医生给予相应奖励。最后,建议尽快出台家庭医生制度服务规范和考核体系,各地区也可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标准,精心设置绩效考核内容,尤其是要将居民满意度、服务质量纳入考核重要指标,拓宽家庭医生职业晋升渠道。

甘华田(前排右二)一行赴广东省湛江市,围绕“拓展银发经济 推动老年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成都市政协供图

对社区养老的关注,源于2024年的调研。我带队赴海南省海口市、广东省湛江市开展“拓展银发经济 推动老年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课题调研,并先后深入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的社区、养老机构了解社情民意。目前,养老服务人才严重匮乏,专业护理人员供不应求,极大限制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社区养老服务硬件设施在区域之间的差距显著,部分老旧小区和农村社区的基本养老设施难以得到保障。

为推动老年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建议,各地加快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制定实施多层次的养老人才晋升机制,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大对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丰富老年人活动场所,提供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多元化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安享幸福晚年。

此外,老年教育也是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有效途径。建议多渠道筹集社区老年教育资金,加快老年教育法和终身教育法的立法进程。

我希望,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服务优化,让家庭医生成为每个家庭的“第一道健康防线”,让社区养老场所变身“银发族”的“第二客厅”,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民生愿景照进现实。

见习记者 黄笑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