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广元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科科长唐丽娟:
把履职答卷写在秦巴大地上
【】 【2025-05-06】 【四川政协报】
初夏时节,漫步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天雄村,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跃然眼前:干净整洁的硬化路四通八达,极具特色的川北民居错落有致;转过山坳,一大片草莓地“红配绿”格外醒目,蔬菜大棚在阳光下连成片;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繁忙耕作、游客观光采摘的身影……
说起天雄村,那可是我心头的一块“热乎地儿”。作为一名农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我一直坚持将履职答卷写在秦巴大地上。
2023年7月,188体育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摆在治蜀兴川的突出位置。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我潜心深耕乡村这片沃土,积极为农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献计出力。在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同时,我还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就在身边,委员离得很近”。
唐丽娟(右)进村入户了解群众呼声诉求。 受访者供图
作为政协委员履职这4年,我深入走访了广元的大部分乡村。去年,天雄村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建设。我在调研村庄建设经营情况时,村民们普遍反映村里存在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发展。
如何破题?我跟几位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政协委员一起商讨,发现天雄村具有离昭化古城仅3公里的区位优势。于是,我们提出立足区位优势和当地果蔬产业发展基础,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唤醒“沉睡”的天雄村。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撰写并提交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山区样板”》的提案,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签批。同时,我还结合本职工作,积极争取到资金4500万元,专项用于天雄村等10余个村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建设。如今,天雄村正如火如荼建设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在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我也将持续思考,如何让这股“乡村旅游火”烧得更旺更持久。
去年夏天,在利州区龙潭乡梨园走访时,不少村民拉着我诉苦:“唐委员你看看,这400亩梨树都快渴成‘柴火棍’了!”一调查才发现,由于周边水源问题,村民们经常担心缺水会导致减产。
村民的苦恼让我揪心:水源问题不解决好,群众的收入就得不到保障。于是,我又开始了两个月的深入调研。走访中,我发现全市大部分“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较早,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山坪塘都存在不能蓄水等问题。为此,我撰写提案《关于加强农村“五小”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今,1000万元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在龙潭乡落地,全乡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全面补齐,“五小”水利工程赋能产业振兴的路径愈发清晰。
自“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广元行动开展以来,我踊跃投身其中,聚焦推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中国绿色铝都、发展低空经济等课题,走进基层群众、走进企业和服务对象,解急难愁盼“问需”,优服务方法“问计”,听社情民意“问情”,谋发展思路“问政”。由我撰写的《关于去冬干旱天气对春耕生产不利影响及对策建议》《关于“农事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建议》等多条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省政协采用。
回望履职路,那些深入田间地头的调研让我印象深刻。作为农业界别政协委员,就得把裤腿挽到膝盖上,扎根土地多听乡亲们的声音。那些“晒脱皮”的调研、熬夜写就的提案,最终转化为群众的笑声和肯定,这对我而言比什么都珍贵。往后,我会继续在泥巴地里“打滚”,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让助推发展的“金点子”如春笋般不断涌现。
(见习记者 代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