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政协通过协商赋能“杨庙工友驿站”建设——
让“工友之家”更温暖

【】 【2025-05-08】 【四川政协报】

“老师,这样操作可以吗?”日前,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义和场社区的“杨庙工友驿站”内,20余名工友正在参加驿站组织的急救技能培训。90分钟的时间里,通过老师的现场示范和手把手教学,工友们收获满满。

几年前,这里还是闲置的村委会办公室,如今已成为服务园区、服务群众、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重要阵地。这背后,凝聚着彭山区政协协商建言的智慧与力量。

“工友之家” 破治理难题

谢家街道毗邻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在园区快速发展、经济活力不断提升的同时,辖区也面临承载能力不足、群租乱象突出、环境卫生恶化等治理难题,形成发展与治理的“双重压力”。

为助力破解治理难题,20227月,谢家街道政协联络组牵头,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多次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及务工人员代表等开展协商讨论,寻求解决群租乱象、停车难等问题的途径。

“要服务更多的产业工人,就应该有一个较大的空间场所,建议通过空间改造的方式,打造内涵更广阔的‘家’,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集中安置”“要不断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舒适度,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推进他们与本地居民的融合互促”……协商会上,与会人员针对问题症结提出打造“工友之家”等意见建议。

该建议得到谢家街道办事处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义和场社区摸排辖区内的闲置资源,决定将闲置的原杨庙村村委会办公室盘活,改建为“杨庙工友驿站”。同时,落实房屋出租登记及备案制度,建立租住房人员台账,社区与房东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租房安全责任书》等,限定租住人员数量,确保环境治理、垃圾整治、房屋安全等责任落实到位。

20229月,占地1600平方米的“杨庙工友驿站”正式开放,因其经济实惠、交通便利,吸引200余人入住。

20233月,谢家街道政协联络组再次组织社区、务工人员代表等,就细化完善驿站周边配套设施开展调研协商,助力打造超市、快递、金融服务等功能空间,吸引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前来住宿。截至目前,驿站已服务工友3000余人次。

“民心桥梁” 促发展提速

“我在这一片跑货运几年了,这个驿站的服务最贴心。”长期从事货运工作的张师傅是湖南人,他早已将驿站视为“第二个家”。

“我来驿站快3个月了,在这里不仅解决了吃住问题,还享受到很多免费的服务,比如理发、义诊等,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来自资中的工友张贵全说,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小困扰,驿站也会积极帮忙想办法。

驿站在不同时间节点都会开展一系列普惠活动。“夏天天热了,驿站会提供凉茶饮料、西瓜水果、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品。”义和场社区党委书记谢仕威说,社区及驿站充分吸纳区政协的意见建议,开展了“微讲堂”“环境微改造”“办好民生微实事”的“三微”服务,反响非常好,“既促进了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的双向互动,又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如今,驿站里电脑、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医药箱等设施一应俱全,还建设了“园区+用工”就业服务平台,定期举办“就业课堂”职业技能培训,为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及农业用工输送工人超5000人次。

“我们要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理念贯穿工作始终,让这座连接民心与治理的桥梁愈发坚实,为城市治理驶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贡献力量。”彭山区政协主席杨红表示。

吕桐 刘雨丝 见习记者 代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