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政协发挥优势助推藤茶产业发展——
“兴事用心办”催生“硒”望之叶

【】 【2025-05-15】 【四川政协报】

 

513日,在兴文县石海镇文家村藤茶种植基地,110余亩藤茶迎来首轮采收。郁郁葱葱的茶园里,数十名茶农正娴熟地进行采摘作业,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作为当地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业项目,藤茶产业以“当年栽种、次年丰产、多年收益”的优势,正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绿色引擎”。据测算,文家村110余亩藤茶已进入丰产期,本季采收量预计可达1000斤,全年总产值有望突破50万元。

“从去年试采200斤到今年规模化采收,藤茶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文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强兴奋地说,种植藤茶不仅盘活了闲置山地资源,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回首往昔,文家村却是另一番景象——蜿蜒曲折的山路让村庄与外界的联系极为不便,村民们守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年轻人外出打工,我们这些留守的除了种田也不知道还能干啥,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愁容满面。

转机出现在兴文县政协的一次调研中。2024221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农技专家深入文家村,开展“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专题调研。通过土壤检测、气候分析,专家们惊喜地发现:这里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土壤富含硒元素,简直就是为藤茶量身定制的生长环境。更难得的是,藤茶“喜阴湿、耐高寒、富硒生长”的特性,与当地“生态立镇”的发展理念完美契合。

实地调研后,在县政协副主席方中伟的提议下,一场以“因地制宜发展藤茶产业”为主题的协商会召开。县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和当地农户聚到一起,共同商讨发展之策。

“这是老天爷赏的‘金饭碗’,我们一定要端稳了!我们农户可以出土地、出人力。”农户代表信心满满。

“我们有技术有销路,就缺大家的支持。”企业代表说。

“只要能增收,我们188体育配合!”村民们积极响应。

经过充分协商,文家村确立了“品种改良—规模种植—品牌打造”的发展路径,构建起“企业主力+农户配合+政府保障”的协同机制。技术层面,四川省兴文石海天下奇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宜宾美美与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其专业技术团队经过多次试验,成功选育出“石海1号”藤茶品种,为产业起步打下坚实基础。

协商会后,县政协石海镇工委将“创新藤茶产业模式”列为重点协商议题,组织开展多轮协商,顺利解决了盈利模式、种植规模、技术支撑等方面问题。

“通过协商,我们创新建立‘企业保底收购+村集体分红+农户务工’的发展模式,并确定了鲜叶收购保护价,确保农户收益稳定。”县政协委员、石海镇工委主任舒林说,石海镇还引导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务工管理的方式,参与产业分红,增强产业可持续性。

目前,石海镇已流转土地700余亩,形成“核心示范基地+拓展种植区”的产业布局。同时,开展种植管护、病虫害防治等培训23场次,培育“土专家”35名,实现“农民技术员”村村覆盖,破解山区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我们通过‘有事来协商·兴事用心办’协商议事平台,有效助推藤茶产业发展,催生出‘硒’望之叶。”县政协主席周丽虹表示,接下来,县政协将持续发挥优势作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特色产业从调研中起步、难点问题在协商中解决、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的良性循环,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力量。

(赵文晗 见习记者 陈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