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广元市政协委员、四川力发律师事务所律师唐法广:
当好民生“温度计” 续写履职新答卷

【】 【2025-05-15】 【四川政协报】

最近,一条题为《通车了》的视频让我眼前一亮:画面中新铺设的沥青桥面上车流如织,并配发“桥溪至喻家嘴段危桥整治工程,经日夜抢修,今天全面竣工通车,比预计提前1个半月完成,为建设者点赞”文字。正当我反复播放视频确认时,常年跑这条线路的班车司机权师傅打来电话分享喜讯:“唐委员,您关注的水井沟危桥经改造后已经通车了!”

事情要从1个多月前的一次偶然发现说起。42日,我在调研时得知省道302线苍溪县桥溪乡境内水井沟桥自313日起实施3个月交通管制,期间禁止车辆及行人通行。实施这座14米长危桥的整治工程,将让沿线20余万群众绕行3050公里,严重影响沿线群众出行。经实地勘察发现,该工程难度并不算大,完全可以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缩短工期。

当天,我就把相关情况以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报送至广元市政协,建议相关单位高度重视民生诉求,合理优化危桥整治施工方案,尽量压缩工期,力争把民心工程做到群众心坎上。

让我欣慰的是,市政协赓即以“转送单”形式交办委员建议,市、县相关单位高度重视,明确表示将优化施工方案,尽量压缩工期,力争“五一”期间实现竣工通行。最终,该工程仅用40多天就高质量完工并实现通车。

唐法广(右二)到社区调研便民服务机制运行情况。受访者供图

这样的实践,已成为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履职的常态。我始终秉持“专业建言、精准献策”的工作理念,累计提交提案33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20余条。令我特别自豪的是,今年初,《关于高质量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的建议》获评市政协2024年度好提案。这件提案源于我结合本职工作、在担任林业部门法律顾问时的深度观察。

调研中我发现,受自然灾害、人为损害、建设施工等因素影响,蜀道沿线千年古柏群落中衰弱株、濒危株数量较多。为此,我反映了社情民意信息《建议持续推进蜀道申遗》,得到省政协采用。同时,我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高质量推进古树名木保护的建议》提案,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办理落实。

如今,提案中提出的“古树救护复壮”“实施柏二代种植工程”等建议,已转化为政府部门的具体措施。最近,我回访翠云廊时了解到,目前针对树龄在80年以上、不满100年的树木参照三级古树实施保护,并对蜀道沿线30公里的灌木、杂草进行通透性改造,在翠云廊沿线古柏断带区域补植柏树1万余株。看到技术人员正为千年古柏注射营养液,新补植的柏树苗已吐出嫩芽,我感到十分欣慰。让“纸上建言”变为“地上风景”,这恰是我们履职价值的最佳注脚。

从推动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到促进有关政策措施出台;从建言深化“府院协作”提升破产案件质效,到促成政务中心窗口接受信用卡刷卡缴费……我始终牢记委员职责使命,努力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接下来,我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作用,做好民生“温度计”、政策“传感器”,在新时代政协委员履职路上续写新答卷、谱写新篇章。

(见习记者 代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