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全国劳动模范,广元市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白花石刻传承人唐骏:
以匠心践初心 让非遗“活起来”
【】 【2025-05-23】 【四川政协报】
1990年盛夏,当同龄人还在憧憬校园生活时,17岁的我背着行囊走进广元城边那座青瓦木檐的院落,拜师于白花石刻第四代传承人刘玉琼门下。从此,一方青石、几把铁錾构成了我全部的世界。
随着时间沉淀,白花石刻逐渐填满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慢慢地,我成长为白花石刻这门广元独有民间技艺的传承人。正当我与师父二人憧憬美好未来时,2008年5月,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打乱了我们的规划。地震中,我们的原料基地和厂房都被破坏,还有很多成品也受到损伤。我和师父急得团团转,眼看艺术瑰宝即将失传,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白花石刻这门手艺不能在我这里断掉。从那时起,我便开始主动梳理非遗传承困境。
成为广元市政协委员后,我深入走访调研,发现白花石原料相比其他石刻原料而言,出产地更少,产量更低,很容易被破坏。为此,我提出关于非遗原材料保护的建议,呼吁杜绝私挖滥采破坏原材料,为白花石刻创作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很快,市委主要领导对该建议予以签批,并要求相关部门落实。随后,相关部门会同当地党委政府,对白花石刻原料基地进行可持续保护开发。
2018年,我成为白花石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唐骏向高校学生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我充分发挥政协平台作用,在技艺传承、宣传教育等方面积极建言,提出《关于进一步提升广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申遗过程中保护蜀道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等提案,建议创建集群式非遗传承模式和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探索形成“非遗+旅游”“非遗+文化街区”等多元融合新业态,建成集文旅产品收藏、体验、销售等于一体的非遗传承基地。同时,调动民间力量,培育一批高质量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队伍,切实增强广元非遗的感染力、影响力、传播力。
这一系列提案很快得到办理落实。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全市健全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升传承实践能力,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增强非遗传播普及力度等,让传统技艺从“活下来”走向“活起来”。
今年“五一”前夕,我很荣幸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面向未来,我将持续深化“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履职路径,以匠心践初心,以初心致创新,坚守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使命,重点推进国家级白花石刻IP打造项目,让千年石刻在创造性转化中绽放时代光彩。
(唐彪 见习记者 代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