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峨眉山市政协委员、峨眉山沐之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根:
书写履职“服务为民”暖心答卷
【】 【2025-07-24】 【四川政协报】
“做行业先锋要为产业破局,当创业者需为当地‘造血’,成政协委员更要心系群众。”这是一句深深镌刻在我内心的话语,它激励我充分发挥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助力将“一根笋”的事业变为助农增收的产业链,写好履职“服务为民”的暖心答卷。
2022年,我成为峨眉山市政协委员。当时,我许下诺言——要积极了解和反映群众呼声,努力助推惠民举措落地见效。回溯3年来的履职历程,我思绪万千,深感诺言如炬,幸在未有背离。
2022年10月,我在一次走访调研中得知,美姑县洪溪镇甘都村村民吉克达达长期把接受各界帮助的机会让给他人,自己仅靠做苦工艰难供养家庭。
吉克达达的善举,让同行者无不为之动容。我迅速发动行业力量和界别群众,积极捐款捐物,赶在2023年春节前,为吉克达达一家送去诚挚的敬意和新年的祝福。
这次经历,成为我助推公益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此后,我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峨眉山市符溪镇附近的村民和彝族同胞进厂就业;助力在小凉山彝区打造竹笋种植基地,让广大彝汉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连续7年发起“彝族年·送温暖”活动,捐赠物资价值超168万元……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吉克达达们”在农忙时打笋、农闲时进厂,家庭收入不断提高,有些人还住进了新房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蒸蒸日上。看到这一切,我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不仅要将群众的“点滴小事”作为履职的“头等大事”,还要始终关心关注当地经济发展,积极为产业振兴建真言、献良策。
近年来,我多次前往峨眉山市内的绥山、龙池、大为等乡镇走访调研,发现峨眉山市的竹产业存在资源管理粗放、产品附加值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等痛点。我结合日常工作的感悟和思考,撰写并提交提案《关于促进峨眉山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该提案建议,创新种植模式,推广种植优良竹品种,确保源头品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广“以竹代塑”,推动传统产业迈进新赛道;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政府+企业+院校”工作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链需求相匹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案中的相关建议,并很快将其转化为推动全市林竹产业转型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得知绥山镇上榜2024年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名单,我感到非常振奋,决心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受益。近年来,绥山镇荷叶村依托良好自然生态和有利气候条件,发展苦竹笋产业4000余亩。在此期间,我积极联系农技专家,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邀请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村对接,帮助笋农扩展销售渠道。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2024年,荷叶村全村销售苦竹笋800余吨、价值近150万元。看到越来越多的村民端稳“产业饭”,我的内心无比充盈,价值感、获得感满满当当。
产业发展、持续增收,让更多群众露出幸福笑容,也让我对政协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同。接下来,我将继续把本职工作与委员履职相融合,聚焦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履职答卷。
(黄秀林 记者 马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