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广元市政协委员、曾家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强海英:
当好文旅融合“火炬手”
【】 【2025-07-31】 【四川政协报】
夏日的曾家山绿意盎然、凉爽舒适。7月18日,2025年曾家山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在这里举行。会议间隙,我与前来参会的政协委员们聊到曾家山民宿发展历程,概括起来就是从曾经的“野蛮生长”到如今“规范提质”。当时,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分享了不少“金点子”:打造蜀道文化、农耕体验等不同主题的民宿集群;推动民宿与艺术、康养等业态深度融合;建立民宿联盟,实现客源共享、服务互通……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提升文旅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作为广元市政协委员和文旅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更加坚定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信心。
平均海拔1300米、夏季平均气温23摄氏度、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33000个……2023年6月,我开始担任曾家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这些关于曾家山的数据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这是曾家山的优势,更是文旅产业的发展潜力所在。在参与具体工作时,我将政协委员的身份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努力当好一名建言者。
强海英(左三)在曾家山调研朝天特产开发情况。受访者供图
两年时间里,我多次参加市政协开展的关于曾家山文旅产业发展的调研活动。当漫步于石笋坪的奇峰异石之间,穿行在鸳鸯池的原始森林中,我既为这片“蜀道亚高原”的生态禀赋惊叹,也发觉到问题所在:游客们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玩雪之后,总是带着意犹未尽的表情离开;夜间,冷清的街道与白天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游客们大多在民宿里无聊地玩手机……我意识到,这些都是产品业态单一、文旅融合不够深入的体现,必须要改变。
“通过资源整合,打造多主题旅游线路,向游客推荐”“新增夜间消费场景,激活夜间经济”“要打造‘可体验、可参与、可消费’的文旅场景”“针对孩子开发研学、游乐等项目”……调研中,委员们的一条条建议给了我不少启发。
我深刻认识到,必须推动曾家山独特的文旅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以资源之“特”助力产业之“强”。因此,我与其他委员一起提出文化赋能“夜经济”,推动曾家山特色街区夜间消费提质升级;非遗活化赋能文旅融合,打造曾家山“可体验、可参与、可消费”特色文旅场景等建议。这些建议提出后,很快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采纳。
如今,改造后的汉王老街、荣乐古街、原乡旅拍商业街等特色街区常态开展“古风今韵秀蜀道”等演艺活动;麻柳刺绣体验馆里,游客们可以跟随老师体验刺绣技艺;原乡商业街区设有川北山歌对唱台、筹笔唢呐体验坊、手工核桃饼作坊等6个互动点;研发生态康养、山地运动、避暑休闲、科普研学等8类度假产品,推出河谷徒步、森林露营、温泉理疗等度假项目;李家锣鼓等项目年演近百场,夏季“村晚”吸引5万人次……现在的曾家山,正从“天然氧吧”升级为“全时玩吧”。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实现“引得来”,还要“留得住”。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提升旅游住宿品质”,对此我深有体会。这几年来,曾家山的民宿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形成高端度假酒店、精品民宿、特色客栈多层次住宿体系,5个民宿集群通过共享客源、共建设施,带动区域民宿平均入住率提升至75%,周边农户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
前几年,曾家山民宿的“布局无序化、管理多头化、服务同质化”乱象,曾严重影响整体品质和游客体验。当时面对这一问题,我约上相关行业的政协委员一同走访曾家山多家民宿,并提交提案,最终助推广元市朝天区出台《旅游民宿管理办法(试行)》和《旅游民宿等级划分及评定办法(试行)》,将民宿发展纳入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并强化服务配套措施。这两把量身定制的“标尺”,为民宿产业的健康发展立起了规矩。
去年,曾家山共接待游客268.68万人次,同比增长16.7%;接待过夜游客92.03万人次,同比增长14.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67亿元。看着这一组“含金量”颇高的数据,我获得感满满。
文旅融合是一场永不止步的接力赛。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愿做这场接力赛的“火炬手”,以实干为笔、初心为墨,在广元的青山绿水间,继续书写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代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