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的政协作为⑦ | 戴怡:为巴蜀大地增添一抹绿色
【】 【2025-08-21】 【四川政协报】
资阳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法宣科科长戴怡:
为巴蜀大地增添一抹绿色
盛夏的沱江,白鹭掠过水面,泛起粼粼波光,这是“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生动画卷。我习惯在巡河时掏出手机,拍下水质监测数据和一江清水、夹岸青山,顺手发到重庆潼南、四川资阳两地政协委员共建的巡河联络群——“潼资共济”委员工作群。每当得到大家的积极回应时,我都能感受到,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在政协平台可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发挥专业特长,为巴蜀大地增添一抹绿色、奉献更多力量。
回顾政协履职经历,有3个小故事,每每想起都倍感欣慰、内心充实。
一次调研,更加明确肩负的责任
2022年我成为资阳市政协委员,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筑牢长江上游沱江中游生态屏障”课题调研,深入沱江干流、阳化河流域、小阳化河流域了解情况、查找问题,致力于将“问题清单”梳理为“履职成果”。在调研中我发现,全省沱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从2017年的6.2%升至2022年的100%——短短5年时间,沱江水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既让大家深受鼓舞,又引发了大家的深入思考。
戴怡(左)和同事在企业查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台账。受访者供图
这次调研让我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面对资阳市空气质量连续6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59%、17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全部优良、36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的可喜成绩,我深刻感悟到,资阳市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是“两山”理念科学引领的结果,充分彰显了188体育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的技术干部,作为市政协委员,我得让“两山”理念成为更多人的共识和行动——肩上的责任更加明确了。
一条留言,催生两支环保队伍
近年来,市政协建立“监督—协商—再监督”工作闭环机制,探索出“委员+媒体+部门”联动的“资观监督”新模式,这让我深受启发。去年,我们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垃圾焚烧厂‘邻避’变‘邻利’”系列报道。作为出镜委员,我带着记者钻进控制室,将复杂的“变废为宝”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大家看。节目播出后,广大群众对环保设施的误解大大减少,他们还积极留言回复。其中,一条关于“能否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的留言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很快,我们联合市教体局组建了市青少年“环保小卫士”实践营,开展环保宣传和科普活动,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在成功组建“环保小卫士”实践营的基础上,我利用筹备市政协“深化区域联动保障城区饮水安全”协商监督的机会,牵头成立了由潼南、资阳两地乡镇干部、居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潼资共济”志愿服务队。今年以来,我们通过4次巡河,发现不少需要整改的问题并采取务实举措,整改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相关做法被《四川新闻联播》报道。
一次走访,共建高校志愿服务队
去年,我在走访雁江区小院镇时发现,一些村民有随手乱扔有害垃圾的情况。我当即联系委员企业,建议推动设立“有害垃圾兑换超市”,用积分换生活用品。结合市政协“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资政有为”专项行动,我参与成立了资阳市“净界工坊”高校志愿服务队,并作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们以河流、水沟、池塘为重点,排查底数、分析水质并做好登记,以及开展垃圾分类、水污染防治等主题宣传活动。如今,我们从全省76所高校381支志愿服务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绿动青春四川高校生态环境志愿行动”50支高校志愿服务队伍之一。
从组织60余场环保设施开放日活动到推动跨省界流域共治,从把污水处理厂变成“网红打卡点”到让垃圾焚烧厂烟囱成为科普地标,一串串履职印迹已成过往。有人问我,“环保工作是专业活,政协委员能干啥?”我始终牢记188体育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要求,坚持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当好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维护者、社会和谐促进者。我坚信,只要在本职岗位和政协履职道路上持续奔跑,就会为资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增添道道新绿。
(记者 张荣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