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委员访谈①

【】 【2025-09-02】 【四川政协报】


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献计出力

——访省政协委员、乐山市政协主席黄平林

记者:开展“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是今年全省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您如何投身参与相关活动,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贡献了哪些智慧力量?

黄平林:我主要以三方面履职实践,深度参与“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一是主动思考谋全局。深刻理解“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部署,主动谋划、积极参与,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献计出力。

二是深入调研摸实情。既着眼全局性问题,又关注“小切口”问题,围绕文旅深度融合,前往峨眉山市调研;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前往沙湾区调研;围绕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等方面,前往夹江县调研;围绕民生改善,前往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收集民情民智,牵头撰写的《讲好佛教中国化故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全政协工作制度体系》等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采用。

三是集思广益献睿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立体交通网、文旅融合等方面,提出打造全省低空装备制造集聚地、将晶硅光伏产业纳入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将渝自(乐)雅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9条具体建议报送省政协。

记者:“十五五”时期是我省塑造发展新动能、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窗口期。对此,您重点关注什么领域?为助推相关问题解决,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黄平林: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核医疗产业发展,我也非常关注该领域。针对目前我省核医疗产业转化应用相对薄弱、要素支撑有待增强等短板,我建议:要强化顶层设计,将乐山列入国、省核能与核技术“十五五”专项规划核心承载区,推动溶液堆、聚变先导工程实验堆等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要完善政策支持,适度超前规划乐山核技术应用产业园,对涉核项目环评、能评实施省级直报审批;在省产业引导基金下设立核应用专项子基金,打造“基金+项目+园区”生态。要聚焦科技攻坚,发挥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作用,探索“科研院所供技术+政府供场景+企业供产品”转化模式。要深化联动协作,推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支持乐山承办中国同位素与辐射产业峰会、国际核医学论坛等。

记者:省委明确赋予乐山“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重大使命。对于做好相关工作,您有哪些建议?

黄平林:一直以来,省委对乐山文化和旅游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对于高质量完成相关使命任务,我建议:一是打造文旅名片。实施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工程,培育建设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峨眉南山旅游综合开发,推进凤洲岛规划建设,形成文旅地标。

二是做强特色产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打造“数字大佛”“数字峨眉山”等高品质数字文旅项目。加快建设“世界美食之都”,加强本土美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开发“美食+”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擦亮“乐山味道”美食品牌。

三是提升服务品质。依据游客需求和满意标准,创造兼具现代速度、文化深度和情感温度的文旅体验,优化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快旅慢游”交通网络,提升旅游住宿品质,提供人性化、智能化文旅服务。

丁会 记者 马锐 整理

以履职担当书写时代答卷

——访省政协委员、南充市政协主席廖伦志

记者:开展“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是今年全省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省政协委员,您是如何积极投身活动,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贡献智慧力量的?

廖伦志:南充市政协高度重视开展“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组建8个工作专班,先后召开6次专题推进会,组织专题调研、视察、协商活动45场次,收集1325条意见建议,向市委提交资政报告6篇,转化社情民意信息52条,助力市发展改革委优化或新谋划储备“十五五”重大项目68个。

作为省政协委员,我把助力“十五五”规划编制作为攻坚重点,将其深度融入履职全过程各方面,更好履行委员之“责”、彰显委员之“为”、汇聚委员之“力”。

一是广泛开展“大走访”。坚持认真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助力把“群众期盼”具象为“规划目标”。今年以来,围绕国家、省级层面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等方面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项目现场20余次,开展“四不两直”走访调研,掌握第一手情况,听取各界意见,汇聚群众智慧,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125条,为“十五五”规划编制动态把握社会脉搏、及时吸纳合理诉求提供有益参考。

二是深度开展“大调研”。根据省政协安排,先后围绕“加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创新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课题,前往江苏省、河北省参加学习调研、考察活动,提出“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等意见建议。同时,深度把握相关政策,领衔开展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等3项课题研究,积极助力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务实开展“大建言”。精准识别政策堵点、服务盲点和机制痛点,先后提交“打通汉巴南铁路至西北方向延伸通道”等4件提案,反映“应将西部地区纳入空气污染治理重点”等3条社情民意信息,推动委员智慧融入规划编制、服务发展实践。

记者:“十五五”时期是我省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窗口期。对此,您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对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

廖伦志:我重点关注三个领域的发展。

一是在建设发展方面,建议“十五五”规划进一步优化全省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布局,加强关键产业备份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助力四川打造竞争新优势,更好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二是在文化发展方面,建议积极争取设立中国国家版本馆四川分馆,强化文化文明备份功能;策划办好高品质“非遗版”春节,建好“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建设落下闳春节文化博物馆,助力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

三是在航运发展方面,建议实施航运能级提升行动,重点把嘉陵江川境段航道“Ⅳ升Ⅲ”工作纳入“十五五”规划,协同重庆推进嘉陵江井口生态航运枢纽建设,打造四川“通江达海”升级版。

记者:南充是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作为在南充工作的省政协委员,您对于南充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助力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有哪些建议?

廖伦志:我重点围绕南充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和国际旅游城市、提升省域经济副中心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提出优先布局一批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的“两重”项目,推动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走深走实等建议。比如,在工业振兴发展方面,建议将南充纳入全省新能源汽车主要承载地,以及新型显示、平台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协同发展地,支持南充真空产业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高新区创建国家级园区,提升产业承载能级,让工业成为引领川东北发展“主引擎”,进一步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记者 张荣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