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委员访谈③
【】 【2025-09-11】 【四川政协报】
笃行奋进 共续新篇
——访省政协委员、德阳市政协主席何明俊
记者:2025年是“十五五”蓄势之年。省政协深入开展“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作为省政协委员,您积极投身其中,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何明俊:我认真开展“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一方面深入调查研究,围绕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再造“一个工业德阳”、高水平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等工作深入走访调研,多维问计“把脉”,深度剖析研究。另一方面,广泛汇集民智,结合“千名委员大走访”“千人联千企”“委员履职服务为民”等载体,深入企业、乡村等,聚焦“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今年,我撰写了《关于推动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的建议》《以三星堆保护利用为牵引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等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得到省政协和相关部门关注。
同时,作为德阳市政协主席,我精心组织、统筹推进,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委员积极参与“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德阳市县两级政协委员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在德阳工作的省政协委员提出建议8条,市、县(市、区)政协委员提出建议504条。日前,我们还组织30余名德阳市县两级政协委员齐聚一堂,为德阳“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建言献策。
记者:就未来5年的发展,您对重点关注的领域有什么建议?
何明俊:建议争取将“加快布局西部科技创新平台”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加快推进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成势见效,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核心载体德阳大学科技园,支持在德企业尤其是在德央企培育争创国省级重点实验室,并将高端装备领域新型科研机构旌湖实验室纳入天府实验室第二批序列,推动德阳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和技术策源中心。
深度推进成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建议完善成都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高水平实现产业发展一体布局、公共服务同城共享、资源要素统筹共用。将“支持成都都市圈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先行区”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依靠成都都市圈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和德阳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经验,引领推动西部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2023年8月,德阳获得“中国装备科技城”称号。2024年10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德阳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的意见》,将“重装之都”德阳的战略定位提到了新的高度。作为在德阳工作的省政协委员,您对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有哪些建议?
何明俊:我建议,依托我省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德阳中国装备科技城等优势,争取将“支持四川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支持德阳加快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更高端迈进,强化重大项目向成德集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集群效应。
(杨绪磊 张永林 记者 黄笑菲 整理)
为“十五五”献计献策
——访省政协委员、绵阳市政协主席李亚莲
记者:开展“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是今年全省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省政协委员,您是如何积极投身其中,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贡献智慧力量的?
李亚莲:“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是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服务大局的重要载体。作为省政协委员,我主要通过以下履职实践深度参与,力求将建言资政做深做实:
凝聚共识汇合力。将活动作为凝聚共识、汇集思路的重要抓手,牵头组织专题会议研讨论证,制定实施方案,同步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活动推进中的难点问题,为高质量建言献策打下基础。
多维调研聚民智。一方面,立足全省发展全局锚定关键议题,围绕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重大项目争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等方向,深入企业、基层开展调研,精准倾听企业家发展诉求、基层干部工作困惑与群众生活期盼;另一方面,推动协同联动,支持各民主党派以座谈访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确保建言更具代表性、更贴合民生实际。
严格把关提质量,始终以“发展所需、民心所向”为根本标准,将政协本职工作与委员履职深度融合,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初步筛选的50条建议开展多轮筛选、论证与完善,坚持优中选优形成重点建议清单,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十五五”时期是我省塑造发展新动能、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窗口期。您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对未来发展有何建议?
李亚莲:结合我省发展实际,我重点关注消费提振领域。四川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消费大省,近年来已将促进消费摆在经济工作突出位置,出台多项政策举措激发消费潜力,但当前仍面临消费供给升级滞后、居民消费意愿未充分释放、消费环境优化不足等挑战。这些痛点难点,正是政协委员履职的着力点与切入点。
下一步,我将充分发挥政协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持续深化消费领域调研,围绕“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引导消费供给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等方向深入探索,通过精准建言破解消费堵点,为巩固经济向好态势、激活内需潜力贡献力量。
记者: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当前正着力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作为在绵阳工作的省政协委员,针对省委部署的这一重点任务,您有哪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李亚莲:立足四川发展大局,聚焦绵阳“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目标,作为在绵阳工作的省政协委员,经过深入调研思考,我认为,交通畅达与能源保障是绵阳实现目标的关键基础,需重点筑牢这两大根基。
交通方面,绵遂内铁路绵阳至安州段的规划建设尤为关键。其建成后能构建西南、华南与西北间多路径客运通道,增强区域路网灵活性。建议将该路段纳入国、省“十五五”铁路发展规划并力争开工。同时,推动遂宁至重庆城际铁路同步纳入,加密跨区域干线,助力绵阳与成渝等地快速对接。
能源方面,天明二期2×1000MW燃煤发电项目可提升供电可靠性、改善电源结构,北川抽水蓄能电站能承接调峰、储能等功能,破解电力供应与新能源消纳难题。建议将这两个项目纳入国、省“十五五”能源规划,为绵阳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提供坚实保障。
(郭畅 记者 张好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