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兴文县政协委员、兴文县蜀乡赵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培:
网络直播间里的委员担当
【】 【2025-09-12】 【四川政协报】
“家人们看嘛,这种四季笋皮薄肉厚,煎炒烧肉都很好;旁边的‘包包笋’虽然个头不大,但做成泡椒笋,那可是开胃的下饭菜。”9月7日,在兴文县五星镇的竹林里,我轻轻掰下一株刚冒尖的四季笋,将家乡农产品通过镜头送到万千网友眼前——这是我的日常,也是我作为政协委员的履职场景。
赵培正在网络直播间里推介家乡特产。受访者供图
今年年初,我多了个沉甸甸的身份——兴文县政协委员。从“网络主播”到“政协委员”,变化的不只是头衔,更是肩上的责任。“以前,我只想把货卖出去;现在,我更想把责任扛起来。”这是我常跟家人说的话,也是我对自己的鞭策。
网络直播间对我而言,不仅是销售农产品的平台,更是倾听民意的窗口。每一场直播中,我都会认真阅读观众的评论和留言,因为其中往往藏着真实、鲜活的民情民意。对于农户反映的“物流太慢”“包装简陋”等问题,我都会一一记录在手机备忘录中,并整理成社情民意信息,为后续建言献策积累资料。
在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我提交提案《关于构建农村电商生态链助力特色农产品推广的建议》。其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源于我深入乡村、走村入户的细致观察:山区农产品“出山难”,亟需解决的不仅是销路问题,还需要解决物流运输不畅、品牌包装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让我欣慰的是,提案中提出的“培育本土主播队伍”“完善山区物流体系”等建议,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5月,兴文县电子商务(跨境)产业园正式揭牌开园,兴文县农村电商产业迎来加快发展的新机遇。
产业园开园当天,我站在由老粮站改造而成的直播间里,声音里都透着兴奋:“表弟,上100单6个装的,80单10个装的,家人们赶紧抢!”这个集电商运营、仓储物流和人才孵化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正是我期盼已久的新阵地。我第一时间入驻园区,想借助这一平台,带领更多乡亲搭上农村电商发展的“快车”。
同时,我还组织了20余场线上线下联动的展销活动,帮助农户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看到乡亲们的口袋渐渐鼓起来,所有的奔波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常说:“一个人直播能带货,一群人直播才能走出致富路。”
在四川省“百名红色主播”乡村振兴公益行活动中,我与古宋镇友谊村党总支书记唐鸿探索建立了“1+1”结对帮扶模式——他熟村情、抓品控,我做运营、讲品牌。我们的首场合作直播便吸引15.9万网友在线观看,售出农特产品近2000单,不仅取得良好的销售成绩,更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
“作为政协委员,既要建言献策,又要躬身力行。”我把这句话写在了我履职日志的扉页上,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责任与担当。随着粉丝数量逐渐增长,我也愈发明白:直播不只是带货,更是一种传播家乡文化的载体。在介绍竹笋时,不忘讲述“红军长征在兴文”的红色历史;推广黄粑时,我会分享“群众支援游击队”的感人故事。这些深藏在特产背后的历史记忆,让观众手中的产品多了情感的温度,也让我的家乡被更多人听见和记住。
如今,越来越多的政协委员加入网络直播。那里不仅有特产的叫卖声,更回响着委员们履职为民的脚步声。我们用“小屏幕”连接“大市场”,让初心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让乡村振兴的“火种”越燃越旺。
接下来,我将在网络直播间里续写我的履职答卷。只要能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我就会一直播下去。
(赵文晗 记者 陈相龙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