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眉山市政协委员、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制造中心首席技师甘俊林:
“造梦工坊”里的“工匠担当”
【】 【2025-09-16】 【四川政协报】
7点半,当晨光穿过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货一车间的窗户,我如常踏入这片“钢铁丛林”。这里既是铁路货车装备的“造梦工坊”,也是我向年轻焊工传授指尖技艺的“讲台”。
甘俊林(左)在车间工作。受访者供图
作为公司货车制造中心的首席技师,我深知中梁、侧墙等“脊梁”部件的重要性。每一道焊缝的精度,都关系到铁路货车能否安全载重、平稳运行。
2018年,在“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中,我与来自20多个国家的388名选手同台竞技,最终获得钨极氩弧焊成人组比赛一等奖和最佳试件奖。这份荣誉如同一簇火种,点燃了我传承技艺、培养人才的强烈使命感。
2019年和2020年,甘俊林技能大师工作室、甘俊林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相继挂牌成立。我许下承诺:“要培养更多技能人才!”从最基础的焊接手法到复杂的质量检测,从工艺原理到现场实操,我把自己的经验、领悟对年轻工友们倾囊相授。近年来,工作室已培训青工超5000人次。看着工作室成员杨清柳、贺万星分别获得“全国金属加工行业技术能手”“中国中车科技创新英才人物”称号,那份欣慰难以言表。工匠精神的传承,正需要这样一代人与一代人的接力奔跑。
作为眉山市政协委员的我,履职同样与技能人才这个关键词紧密相连。2024年7月,市政协主席黄剑东带队走进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就我参与提出的重点提案《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开展督办调研。我详细介绍技能人才教育、输送、评价等情况,并结合工作经验,提出“鼓励企业组织职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养带教补贴政策”等建议。这些建议得到调研组的关注与肯定。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委员履职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基层的呼声与政策的脉搏,能让基层的声音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力量。
去年,我在调研中发现,眉山部分制造业企业面临年轻技术人员流失的困境。如何留住年轻技术人员?我撰写了《关于支持在眉山高校毕业生留眉就业创业的建议》,提出用贴心政策、真诚服务留住本地高校毕业生,为青年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开拓清晰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通道等建议。
建议得到回应——近期,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联合人社、公安等8个部门,共同梳理了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14项关键服务事项,打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一件事”集成办理平台。从过去“逐个办”到现在“集成办”,一本精心定制的“服务宝典”实实在在地为青年人才在眉山扎根发展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我了解到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因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而缺乏竞争力。通过调研,我发现招工难、留人难等现象普遍存在。产品要创新,人才是关键。于是,我提交提案《关于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助力眉山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出“要切实提高产业工人的荣誉感、成就感”“强化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提升企业薪酬竞争力”等建议。
有人问我,手握焊枪与履职建言,如何平衡?我的答案是:两者都是我的使命。焊枪,让我在毫厘之间锤炼产品的品质;履职建言,让我以更广阔的视野思考产业的发展。当提案中的一条条建议被采纳,当培养的技术人才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我愈发明白:新时代的工匠,既要低头深耕技艺,更要抬头瞭望未来。
我将继续以焊枪为笔,在钢铁上书写中国制造的精度;以履职为媒,为建设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鼓劲呼吁、献计出力。
(袁丽霞 记者 代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