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讲故事 | 绵阳市安州区政协委员、“遇见·栖心”民宿执行董事陈劲杰:

扎根乡土 共绘美好生活新画卷

【】 【2025-09-23】 【四川政协报】

每当站在“遇见·栖心”的观景台上,我总会想起那个离家时的约定:有能力便回故土为乡亲做事。如今,我返乡办起了民宿,还成为了一名绵阳市安州区政协委员。身份虽变,但为乡亲谋福祉、助乡村发展的信念始终未改。这份初心,不仅融入了民宿的运营中,更贯穿了我的履职之路。

2017年春节,我回到桑枣镇齐心村,当时村里民宿“一房难求”的景象令我印象深刻。当时,村里的农家乐虽然客流量不小,但住宿条件简陋,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我意识到,发展特色民宿或许是带动乡亲们增收的关键突破口。

有了想法后,我便通过网络检索资料、研读专业书籍等方式,系统学习民宿运营管理知识。经过深入调研,我发现齐心村的农家乐大多以餐饮服务为主,住宿设施多由农房简单改造而成,普遍缺乏特色定位和品牌影响力。这一现状让我更加坚定打造高品质民宿、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决心。

陈劲杰(中)参与“味来食光”美食综合体建设方案协商会。受访者供图

20195月,“遇见·栖心”项目正式动工,历经上百个日夜,项目顺利完工。同年国庆节,民宿正式对外营业。我优先吸纳周边村民参与民宿服务工作,从客房保洁、餐饮服务到后勤保障,累计为20余名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

随着齐心村蝴蝶谷片区民宿数量逐步超过30家,我愈发意识到单体民宿的发展存在局限性,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与品牌合力。为破解难题,2023年,我结合调研实际,向安州区政协提交提案《乡村旅游之民宿集群化发展》,建议构建“三位一体”区域品牌建设机制,推动民宿产业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型。

这份提案得到相关部门重视。随后,我主动牵头成立“枣皮走廊·蝴蝶谷”民宿协会,通过组织会员交流经验、共享市场信息、制定服务规范等举措,推动区域民宿品牌化发展。此举不仅盘活村里20余处闲置农房,更带动周边村民发展配套餐饮、手工艺品销售等。通过这些举措,齐心村新增灵活就业岗位280余个,村民年均增收约2.5万元,越来越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老人孩子都顾不上。现在好了,我在村里的民宿上班,走几步路就到家门口,收入比在外打工还稳定。”不少村民与我谈起如今的生活时,满脸欢笑。听见村民们说“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真心感谢陈劲杰委员当初牵头做的这些事”时,我十分高兴和自豪。

在集群发展过程中,多家商户面临旅游淡旺季差异明显、后厨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为破解这些发展难题,2024年年初,我借助“枣园议事堂”提出共建共享“中央厨房”的设想,旨在通过集中采购、统一加工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拓宽本地农产品销路。这一想法得到桑枣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的大力支持,经多方协调,最终引导3家民宿共同投资,将村里闲置的原拾贰工坊改造为“味来食光”美食综合体。

“味来食光”投入运营后,成效显著——不仅为参与投资的每家民宿年均节约运营成本约17万元,还建立起与周边农户的稳定合作关系。我们通过签订采购协议,优先收购农户种植的蔬菜、养殖的家禽等农产品,带动50余户村民实现农产品定向销售,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对我来说,“遇见·栖心”不仅是一家民宿,更是履行政协委员职责的实践阵地。未来,我将继续扎根乡土,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探索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与乡亲们共同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冉忻鹭 彭清林 记者 张好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