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办公厅定点帮扶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蝶变记”

【】 【2025-10-24】 【四川政协报】

青山环抱,溪水潺潺。1022日,走进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只见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整洁的村道蜿蜒向前,果园里硕果盈枝,电商中心繁忙有序……一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漫游裕农河,欣赏绿水青山及乡村风光。阆中市政协供图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几年,五龙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扶干部们用心用情、尽职尽责,带领我们从脱贫走向了致富。”谈及五龙村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缪均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20239月,省政协办公厅接续派驻新一批驻村干部进驻五龙村,开启帮扶新征程。两年来,驻村工作队聚焦“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项基本职责,深耕乡村沃土,为五龙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农旅融合焕活力 村民增收笑开颜

“下周,我们就要迎来采摘季了!”看着果园中的爱媛果冻橙,省政协办公厅办公室三级调研员、五龙村驻村第一书记郑洵眼中满是期待,“游客们既能亲手采摘水果,品尝地道农家菜,还能在玻璃民宿枕着星河入眠。这种沉浸式体验是五龙村的亮丽名片。”

五龙村近年来通过发展研学旅行、亲子体验等吸引了大量游客。阆中市政协供图

然而,这份“甜蜜事业”也曾面临挑战。两年前,受多种因素影响,五龙村客流量与旅游收益有所减少。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后,精准找出问题症结。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五龙村旅游产业融合度低,‘旅游+农业’等产业融合模式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难以形成持续竞争力。”驻村工作队队员刘天一说。

找准病根,精准“开方”。驻村工作队积极奔走,争取阆中市、天宫镇两级支持,创新提出“田园观光与民宿+农事体验”发展模式。围绕该模式,精心设计亲子休闲游、深度文化游等多条特色旅游路线,将农事采摘、农家美食、特色民宿等项目串珠成链。

1月至9月,五龙村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300万元,带动30户农户户均增收约2.8万元,其中10户脱贫户户均增收1.5万元左右。

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村民邓开云回乡翻修老屋,开起了民宿。“以前觉得外面机会多,现在发现,家门口也能创业。”他笑着说,“上个月净赚5000元,比打工强!”

产业兴旺,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溪流清澈见底,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的意识显著增强,“人人护环境、户户讲卫生”成为村里的新风尚。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通过入股分红、就业增收、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让村民更加深度地参与旅游发展,共享发展成果。”郑洵说。

产业“造血”强根基 乡村振兴绘新篇

早上8点,五龙村电商营销中心已经开始忙碌。工人们熟练地分拣、打包石榴等农产品,这些“山里货”将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

“真没想到,我们的农产品能够通过抖音和微信视频号直播带货的方式,卖到那么远的地方!”看着眼前的繁忙景象,业主杜宏文激动地说。

发源于五龙村的“素清咖啡”已成为阆中乡村旅游的重要名片。阆中市政协供图

五龙村地处深丘地区,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果树生长。但以往果树多为零散种植,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和稳定的销售渠道。驻村工作队结合村情实际,提出“发展特色种植+稳定销售渠道”的发展思路,为村民增收装上“双引擎”。

202412月,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争取下,占地2000平方米的电商营销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上线首月便成功售出6万件农产品,在水果产出旺季,每月可实现纯利润10万元。

在电商营销平台的带动下,五龙村不仅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更创造大量家门口的就业岗位。目前已吸纳60余名村民务工,其中包括15名脱贫人员,村民每月增收可超1600元,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像我们这样上了年纪的人,在这里打工既能照顾家里,收入还不错,每个月大约有一千六七百元,心里踏实!”务工脱贫户缪永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各方资源,188体育推进五龙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采访中,驻村工作队队员钟杰介绍,该项目巧妙利用村委会门口停车场的上方空间,新建屋顶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88千瓦,铺设太阳能电池板的总面积约2100平方米。

如今,这座“阳光银行”所发电量已全部并入国家电网。据测算,该电站每年可提供约45万度清洁电能,为村里带来约15万元的稳定收入,为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夕阳西下,五龙村的山峦被染成金色。这个普通的小山村,在省政协办公厅的持续帮扶下,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记者 陈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