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委员访谈⑩

【】 【2025-10-28】 【四川政协报】

深耕足下土 共绘“云山图”
——访省政协委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协主席杨星

记者: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您在助力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履职工作?

杨星:作为省政协委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协主席,我将委员履职与政协本职工作深度融合、相互赋能,从三方面助力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

深入学习把方向。带头认真学习188体育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领会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确保建言献策紧扣全局、切合实际、精准对标。

强力推进增实效。将“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作为年度履职重点工作,系统谋划、务实推进,研究制发州政协“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专门指导意见,明确工作方向和具体要求,通过主席会议、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座谈会部署推进工作,确保活动有力有序开展。

集思广益建真言。重点聚焦重大政策支撑、重大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牵引,深入调查研究,形成《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建议》《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开发清洁能源的建议》报送省政协。组织动员州、县(市)政协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协商、意见征求42场次,提出建议290余条,州、县(市)政协委员提出各类建议960余条。 

记者:“十五五”时期是四川塑造发展新动能、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窗口期。对四川未来五年发展,您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又有什么具体建议?

杨星: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五区共兴”中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中肩负特殊使命,对此我也特别关注。具体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促进更高水平生态保护。进一步支持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实施地灾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为下游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健全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相协调的政策机制,提高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补偿标准,增加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让农牧民更为自觉地守护“绿水青山”。

加快生态资源变现增值。力争将“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纳入国、省“十五五”规划进行研究部署,围绕生态资源确权交易、生态产业开发、碳汇交易等,探索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加快生态资源变成生态资本。

开展横向生态补偿试点。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协调,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四川标准,搭建沟通协调平台,选择岷江、大渡河实施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

记者:阿坝州清洁能源和文旅资源富集,在抓好生态保护、扛牢上游责任的同时,您认为应如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杨星:夯实能源基础设施支撑。将大渡河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和红原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纳入国、省“十五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同时,推动阿坝北特高压工程纳入国家“十五五”电网规划,满足川西北地区中长期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需求。

培育能源消纳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持阿坝州建设“绿电+算力”融合发展园区。支持阿坝州发展绿氢产业,实现新能源就地转化。

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支持九寨沟、黄龙等景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景区,以生态旅游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争取成都至格尔木铁路、马尔康至德格高速公路、马尔康至康定高速公路、川主寺至九寨沟轨道交通纳入国、省“十五五”规划,加快推动九寨黄龙机场口岸开放,完善世界级旅游景区“快旅慢游”交通网络。

(侯定茂 记者 陈相龙 整理)

协商聚共识 为“十五五”献智
——访省政协委员、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协主席杨文泉

记者:开展“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活动,是今年全省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省政协委员,您是如何积极参与这项活动的?

杨文泉:作为省政协委员,我始终将服务“十五五”规划编制作为履职的重中之重,将其贯穿各项工作中,积极发挥委员之“能”、推动工作之“进”、促成发展之“好”,紧扣凉山及全省长远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城乡融合、改善民生福祉等领域,通过调研协商提升建言实效,为规划编制汇聚政协智慧。

具体从三方面推进:一是“广调研”摸实情。组织多层次视察调研16次,覆盖全州17县(市)基层,并赴云南、哈尔滨等地学习考察,积极配合全国政协、省政协在凉山的专题调研,累计收集重点意见建议200余条。二是“深协商”聚共识。围绕实施“三大强州战略”、建设更具凉山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过渡期”结束后如何继续有效防止规模性返贫、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与康养服务融合发展等重点议题,组织召开协商座谈会20余场,形成综合性调研报告和协商报告12篇。三是“重转化”求实效。组织各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围绕中心大局建言献策,今年以来共提交省政协提案30余件、州政协提案402件。

记者:“十五五”时期是我省塑造发展新动能、形成竞争新优势的重要窗口期。面对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您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对于未来发展,又有哪些建议?

杨文泉:我重点关注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更好发挥凉山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做好资源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篇大文章”,实施“三大强州战略”,以凉山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一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西部商业航天港建设为抓手,抢占商业航天先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二是优化开放布局,推进凉山通用机场网络建设,研究推动金沙江下游翻坝转运设施建设,提升水陆联运能力。三是加快战略资源产业建圈强链,推进钒钛等资源绿色高值利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加快电力通道和算力中心布局,推动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落地。四是挖掘民族地区文旅潜力,加强规划和政策支持,打造重点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记者:4月,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明确赋予凉山“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的战略定位。作为在凉山工作的省政协委员,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力,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文泉:我建议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争取战略层级提升,推动西部商业航天港及相关产业纳入国家“十五五”商业航天规划等。二是加快项目审批建设,加强技术指导和安全评估,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三是支持全产业链集聚,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在航天产业布局上向西部倾斜,引导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落户四川、集聚凉山,依托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推动企业间技术协作与产业协同,实现产业链全景布局,全面提升我国商业航天的整体竞争力。

(依克木呷 吉美 记者 张好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