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十五五”规划献一策·委员履职④ | 广元市政协委员、民进广元市委会副秘书长陈燕:
助力激活白龙湖“水经济”
【】 【2025-11-21】 【四川政协报】

近段时间以来,我深入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这让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我曾在文旅部门工作16年,始终对这份事业心怀热忱。因此,我在政协履职时,积极为家乡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陈燕(左)与相关人员围绕“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进行讨论。受访者供图
在川北大地的群山环抱之中,藏着一片如诗如画的湖泊——白龙湖。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龙湖湖面开阔如镜,两岸青山连绵起伏,不仅是嘉陵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广元发展“水经济”的核心资源宝库。
2019年国庆期间,我以游客的身份第一次前往白龙湖游玩。彼时,15公里垂钓岸线人头攒动,坐船游湖要排队,湖畔边的渔家乐需提前预定……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旅游消费新场景出现,白龙湖的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期。
2024年国庆假期,我再次来到白龙湖。虽然湖光山色依旧动人,但到了饭点,湖边的渔家乐无需排队就能用餐;湖面几艘游船缓缓开动,少了当年穿梭往来的繁忙。我不禁感慨:白龙湖有这么优质的资源,却面临影响力弱化、游客量下降的困境,太可惜了。
今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广元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进一步细化举措,提出发展白龙湖、亭子湖滨水休闲旅游,发挥湖泊、江河等资源优势,开发水上运动等运动康养度假产品。
这让我看到了破局的希望——“十五五”规划聚焦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是重要赛道之一。白龙湖具备发展文旅的巨大潜力,是广元文旅的“潜力股”。
若能通过整合水域资源、拓展水上项目、联动水岸产业,补齐广元“山强水弱”的旅游发展短板,定能为广元文旅注入新动能,助推全市“文旅+”产业升级。6月起,我先后3次前往白龙湖及周边区域走访调研,与景区工作人员、渔家乐经营者、游船业主、当地村民及游客展开面对面交流。
在深入调研后,我发现白龙湖沿线还有青川幸福岛、利州紫兰湖等景区景点,但未连线成片形成规模,缺乏知名度高的主打“拳头”产品。同时,近年来,白龙湖通过取缔网箱养殖、规范垂钓平台,实现了“人放天养”生态有机鱼规模化发展,为发展特色旅游提供了进一步支撑。
那么,如何全面评估、修订现有白龙湖总体规划,明确核心保护区、旅游开发适度区、配套服务区的边界和功能,确保开发与保护协调共进?如何建立市县协同机制,建立沿线县区“一盘棋”发展机制?
在调研间隙,我还认真学习研究千岛湖等国内外滨水旅游开发的先进经验,并进行了深入思考。我认为,可以着力挖掘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仿古画舫、观光游艇等多元化水上观光项目,常态化举办环湖马拉松、搏鱼、休闲垂钓等体育赛事;推动“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人放天养、自然生长”的白龙湖生态有机鱼特色品牌,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乡村旅游,设计“白龙湖+天曌山”康养游、“白龙湖+古镇”体验游、“白龙湖+岛屿”趣味游等线路,将其打造为“医养+体养+文养”融合的滨湖康养基地;要加快基础设施升级,持续完善配套服务,强化“西南第一湖”的品牌宣传与市场推广。
9月,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召开,围绕科学编制广元市“十五五”规划开展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带着前期的调研与思考,我以《关于激活白龙湖“水经济”助推广元文旅经济多样化发展》为题作大会发言。市级相关部门、部分政协委员也就推动白龙湖渔旅深度融合、多样化发展等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我相信,随着“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实施,广元的文旅产品将不断丰富升级、配套服务也将持续优化。白龙湖也一定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成为广元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支撑。
(马丹迪 记者 代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