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彝族自治县政协打造“有事来协商”升级版——
“火塘协商”助茗新村变“明星村”

【】 【2023-08-04】 【四川政协报】

盛夏时节,万里晴空。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茗新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赭红色的罗曼瓦、金黄色的外墙,房前屋后清洁明亮……150余栋彝家新居排列组合出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

新林镇茗新村美如画。 记者 黄岚 摄

茗新村地处小凉山腹地,海拔约1200米。因历史原因,这里曾是一个脏乱差的“三不管”(搬出地管不到、茶场无人管、居住地无法管)村庄,成为乡村治理的盲点、堵点、痛点。2017年茗新村成立,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建制村之一。从脱贫攻坚到实施乡村振兴,茗新村一步步发展,变为村民安居乐业的家园,焕发出蓬勃生机。

茗新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阿仲达力介绍,村里现在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房子,幼儿园、小学、文化广场等配套完善,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茗新村住房是统规统建,村民养殖牲畜成为一大难题。”阿仲达力说,“多亏了县政协的帮助,村上的养殖业才有机会发展。”

去年12月,县政协组织委员调研,了解到茗新村村民没有养殖牲畜的地方,随后组织相关单位多次到村上开展走访,收集社情民意,了解具体情况。

“现在住上了好房子,娃娃在家门口就可以读书,我们还希望能养点猪,不仅自己吃,还能拿去卖。”村民曲别达根告诉县政协调研组成员,大家的困难处就是没有养殖地点,不晓得该咋办。

今年316日,茗新村协商议事会通过县政协搭建的“有事来协商”平台——“火塘协商”,组织驻镇政协委员、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围坐火塘边,就“落实茗新村生猪养殖场所的建议”开展协商。

“建议在村上集中建生猪养殖厂,群众在里面养点猪来自己吃。”县政协委员俄觉阿长根据前期走访了解到的情况建言。

“建议在集中养殖厂给每户村民提供12平方米以上养殖区,这样可以满足每户村民养殖23头生猪的需求。”党员代表洛子小花建议。

“建养殖厂要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避免环境污染。”新林镇副镇长鲁惹史提说。

通过近两个小时协商,与会人员达成一致意见,由新林镇镇政府向上争取资金,在茗新村建一个可以容纳700多头生猪的养殖厂,基本满足240余户村民每户养殖23头生猪的需求。

截至目前,县政协已协助完成茗新村生猪养殖厂“共享生态养殖小区”设计方案,正待县有关部门审定通过。

“‘小协商’发挥‘大作用’,我们助力茗新村的乡村振兴按下了‘快进键’。”县政协委员联络委主任彭霞介绍,县政协着力打造“有事来协商”升级版,在广大彝族群众聚居区,利用彝族群众围坐火塘商事的传统习俗,创新推出了独具彝族文化特色的“火塘协商”,引导彝区群众从围坐火塘商家里事,向围坐火塘议村里事转变,让协商更接地气,让群众更方便参与。

“产业兴了,村庄美了,村民笑容也更甜了。期待生猪养殖厂早日建成投入使用。”茗新村党支部书记张俊林说,通过县政协助力,村上种植了金银花、天麻、白芨、马铃薯,成立了艾草加工厂,建成了“彝步千年·文旅新寨”综合体,综合体旁还种植了120亩高山茶树。

目前,茗新村村集体经济达111余万元,实现就近务工800人次,每年年底,家家户户都能获得产业分红,实现户均增收5000余元。不仅如此,村民还可以通过做好事、树文明新风得到积分,用积分免费兑换生活用品,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升。

茗新村发生了蝶变,成为了“明星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5A)先进村党组织等。

“一米见方的火塘虽小,却在群众生活中起着聚人气、暖人心、解难事的大作用,火塘的火光映照的是我们的为民初心,‘火塘协商’擦亮了政协的‘履职丹心’,其成效温暖了民心。”县政协主席余平表示,今年以来,县政协共开展协商113次,提出意见建议208条,政协委员参与“有事来协商”187人次;全县6个彝族聚居乡镇、38个彝族聚居村开展“火塘协商”60次,协商解决问题60余个。下一步,县政协将继续通过“火塘协商”解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惠民生、聚人心,为奋力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岳琴 刘洪梅 记者 黄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