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317/318国道建成连心路振兴路文化路,四川省政协支了四招
【】 【2025-11-06】 【川观新闻】
“重新审视和定位317国道和318国道文化功能和商业价值,大力打造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连心路’,加速建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振兴路’,精心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绚烂多彩的‘文化路’。”历经数月调研,四川省政协办公厅日前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大力推动317/318国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路。
317/318国道横贯祖国东西,东起上海、西达西藏,全程3380公里和5476公里,其中四川段约为1200公里和1400公里,连接9市(州)50余县(市、区),覆盖汉、藏、羌、彝等多民族聚居区,是进出涉藏州县的主要通道、稳藏安康的战略走廊、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纽带。
今年3月至7月,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牵头组织调研组,深入317/318国道沿线的达州、遂宁、南充、雅安、甘孜、阿坝等地开展调研,赴西藏、青海学习考察。调研组认为,推动317/318国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路,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区域安全基石等方面具有多重意义和考量。
针对调研发现的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有形有感有效尚需加强、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带动不强、文旅促“三交”还需发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和不足,调研组围绕高质量推动示范路建设提出四方面具体建议: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建立跨部门、跨市(州)协同机制,凝聚共建合力。强化文化符号传播,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干群情深的时代风貌,生动传递“共产党把路修到了家门口”质朴真挚的群众心声,将《歌唱二郎山》铭刻的解放军劈山筑路精神、《洗衣歌》表达的军民鱼水深情、理塘赛马节盛况、十八军窑洞群的英雄印记等深度融入解说词和文艺节目等,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文化认同。
深化产业融合与富民增收,积极推进317/318国道经济带建设。联合相关省份制定317/318国道经济带发展规划,争取纳入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南亚走廊重要项目。布局一批“民族团结主题产业园”“非遗街区”,发展藏羌文化主题、非遗手工等民宿和游牧生活体验等项目,支持牦牛肉生产加工、雅江松茸、汶川“三宝”、壤塘瓷绘、白玉牛皮鼓等民族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为各族群众铺就家门口的致富路。
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展示“最美景观大道”独特魅力。开发“云游317/318国道”数智旅游平台,引导游客数量均衡化。吸引旅客深度参与茂县羌城开城仪式、马尔康锅庄节、康定情歌节等,促进文化交流交融。大力发展冰雪、探险、徒步等小众旅游目的地和项目,丰富不同层次旅游需求。推出“中国最美冰雪天路”IP,推动形成“成都-拉萨-加德满都”跨境旅游环线,制作高品质多语种纪录片和短视频,让各族群众在观赏大美风光和领略厚重人文中感悟党的民族政策伟力和实践成果。
完善路网建设配套服务,将国道年度维保纳入四川“十五五”规划民族地区发展专项支持,推进317/318国道干线及支线道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景区强基焕新行动”“厕所革命”,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营造良好旅游生态环境。
(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