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 聚力突破
为四川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把脉开方”

【】 【2023-05-19】 【四川政协报】

编者按:

当前,四川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已进入攻坚突破的新阶段。为擦亮“汇聚委员活力,助推健康四川”专委会工作品牌,推动“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助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3月至4月,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组织省政协委员围绕“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支持体系”深入多个市州调研。调研组走进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企业和工厂“把脉开方”,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实际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为推进中医药强省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开展“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支持体系”重点调研活动——

下沉调研摸实情 献计中医药发展

为助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3月至4月,省政协副主席刘旭光率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围绕“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支持体系”赴成都、绵阳、眉山、宜宾,深入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企业和工厂等地,摸实情、谋实策、求实效,为推进中医药强省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调研组在彭祖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考察。

四川是中医药大省,中药材资源丰富。近年来,四川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中医药特色产业之路,推动资源优势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赋能。

4月,正是麦冬收获季节。调研组一行走进绵阳市三台县麦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地里成片绿油油的麦冬正等待被收割。该农业园区覆盖芦溪、永明2个镇20个村,占地3.1万亩。以道地药材“涪城麦冬”和生猪为主导产业,2022年园区总产值60.1亿元。目前,该园区已成功创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并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相关主体研发出麦冬饮料、麦冬膏体食品和日化品等产品,产值达40亿元。

“该模式完全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值得推广。”在省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家伟看来,园区根据“沼液还田、沼气发电、沼渣造肥”综合利用模式,形成“猪—沼—药”生态循环,探索出1亩麦冬5头猪的种养循环黄金配比。在种养循化模式下,突出麦冬、生猪等主导产业共同发力,构建闭合经济体,有利促进园区业态多元融合,同时兼顾绿色生态,为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带领药农提产增收,很有必要。”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何金泽建议,按照“政府建平台、农民齐参与”的思路,不断创新打造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和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强村富民相融互动,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调研组来到宜宾市筠连县镇舟镇黄精育苗基地,看到塑料大棚里培育着一棵棵娇嫩的黄精幼苗。大家了解到,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进行催芽,再加上合适的营养液,在保障药效的同时,产量也会比一般的黄精要高一倍。

“要想中药药效好,质量把关很重要。”刘旭光察看黄精育苗时指出,要从种植、加工和存储等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药效质量,提升群众对中药材质量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希望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中药材产值保险发展,给中药材上保险,保障药农种植收益,把风险降低,提升药农种植积极性。

“我们希望通过‘中医+康养+旅游’的模式,让彭祖山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更加‘出圈’。”在眉山市彭祖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基地以彭祖养生文化为内核,充分融入彭祖山生态、历史文化资源,构建面向全龄段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体系,打造集彭祖养生文化体验、中医药科普研学、医疗保健、文化宣传等于一体的生态康养文旅高地。

调研组来到彭祖居景点,感受千年彭祖生活场景,感悟彭祖养生秘诀,体验推拿、艾灸、拔罐等中医传统功法。省政协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王超在观摩中表示,中医药康养产业中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不足、生产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他建议,发扬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色,打造康养产业的地域品牌,突出各地独特的吸引力,区别于周边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避免“内卷”。

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企业营收558.4亿元、占医药工业企业营收36%。培育好医生、新绿色超50亿元企业2家,康弘、成都第一制药等超10亿元企业5家,百裕药业、新荷花等超5亿元企业4家,利民饮片等超亿元企业48家。如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依托,让中医药走出尘封的古籍,在创新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等方面传承创新,是中药企业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四川济生堂药业有限公司,调研组详细了解中药创新药研发情况。

“中药新药的研发难度高、周期长、耗费资金量巨大。企业讲求回报,研发的新药未来能不能进入国家医保药物目录,能不能进入医院,是影响药企投入的很大因素。”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主任杨程富在了解该公司中药创新药研发情况后表示,调动中药企业制新药积极性很重要,希望调整医保政策,为其进入医保目录、进入医院使用提供保障。同时建议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强融资渠道支持,提高资本市场对中药创新认可度。

“各位代表,请说痛点难点重点,知无不言。”每一次调研座谈会,杨程富主持会议时都会说这样的“开场白”。他表示,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更好出谋划策。

“调研组将把这次重点调研活动中了解到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提炼,收集各方建议,集思广益,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刘旭光表示,下一步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将持续打造好“汇聚委员活力,助推健康四川”工作品牌,助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助推中医药强省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于泽钿)

委员访谈

集聚各方力量解题破局 加速推进示范区建设

——访省政协委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

记者:去年,我省印发《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确立了“三区三领先”的目标,即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药创新改革的策源区,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和推进区域协调、共建共享的领先区。面对当前中医药行业的挑战和机遇,四川省如何借助实施方案提升整体竞争力?

田兴军:2021年,四川成功获批建设全国七个之一、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四川中医药发展成效的充分肯定,更是赋予四川引领全国中医药发展的重大责任,同时为四川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我们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针对当前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评价体系和标准还不健全,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中医中药协同发展还未取得实质性成效等深层次、全局性问题,实施9大任务,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集聚各方力量解题破局,加速推进示范区建设。一是推进综合改革赋能。将示范区建设纳入省政府政务目标及专项督查内容,通过省中医药局与各市(州)政府战略合作,充分激发地方及各单位改革创新的主动性,不断健全管理体系、加大投入、发展产业等。先行先试,推选一批中医药强县,引领示范。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及性。突出重大工程引领188体育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争取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推进中医惠民行动,把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三是进一步擦亮“川药”招牌。充分发挥示范区和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多措并举培育中医药大企业、大品种。坚持多元融合“延链强链”,通过资金支持、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多维合作等方式,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大力推进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工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和乌蒙山片区中医药联动发展。四是弘扬中医药文化。健全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推进“天回医简”等中医药出土医学文献文物综合研究与运用;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持续搭建中医药开放交流平台,拓展合作领域,加大惠侨力度,多渠道、多维度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记者:能否分享一些现阶段实施方案中的成功案例或者取得的显著成果?

田兴军: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四川抢抓机遇,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在推动高效统筹协调上、重点领域改革上实招频出,中医药综合改革实现重点突破——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省市县党委政府将示范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省委、省政府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绩效目标考核,省市县成立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省人大开展中医药“一法一条例”落实情况调研督导。我牵头撰写的《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 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被列为2022年省政协重点提案,并由省政协主席田向利领衔督办,得到有关部门充分采纳。二是推进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改革。联合省医保局印发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条措施,推进DRG/DIP支付清算激励机制,促进中医药服务临床应用,遴选发布中医优势病种128项,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推进按中医疗效价值付费,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三是推进人才评价改革。将中医药高级职称划分为全省统一的高级职称和基层高级职称两个层次。增设技师类别职称,新增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康复治疗技术2个评审专业,将“西学中”人员纳入中医药职称评审范围。四是创新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会同科技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创新工程建设中医药创新高地的意见》,实施构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中医药创新体制机制等“四大创新工程”15项重点任务。

记者:省政协开展“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支持体系”调研,您带领省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参与调研活动。请问本次调研活动有没有给你们的工作带来启发?

田兴军: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到,我省统筹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中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同时也发现了服务管理合力不足,产业链基础不牢,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制度创新力度不大等制约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等问题,并由此形成了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是着力机制创新,把服务管理做“实”。进一步强化中医药产业发展统筹机制,督促指导市县两级落实完善中医药管理服务责任体系、加大资金统筹力度。二是着力产业创新,把优势品种做“大”。着力打造大品种、大企业,深度挖掘四川中医药丰富价值内涵,延伸中医药健康特色服务。三是着力科技创新,把产品质量做“优”。深化产学研医融合,加快科技创新平台的聚力成势,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引进。四是着力制度创新,把政策引领做“活”。进一步完善系统化优惠政策及知识价值导向分配机制,进一步放宽院内制剂调剂使用和中医药占比政策。五是着力协作创新,把开放合作做“强”。推进川渝中医药一体发展,深化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建立跨区域跨领域产业合作发展联盟,扩大中药类产品出口贸易,深化科技合作。

(记者 于泽钿 整理)

健康四川委员讲


47日,省政协“‘健康四川’委员讲”活动进基层在江油市开讲,活动邀请省政协委员、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王超以“关于补钙”为题作讲座。


511日,省政协“‘健康四川’委员讲”进机关活动在188体育议政厅开讲。活动邀请省政协委员、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陈宇洁就睡眠与健康主题作讲座。

委员课堂

中医科学养生 护航健康生活

——访省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冷建春

记者:请问平时生活中如何做到用中医药养生理念来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冷建春:健康养生的目的是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中医养生的核心是要“调和阴阳、阴平阳秘”。自古以来中医学十分注重养生,关于养生方法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记载,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中“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是人们最容易做到的养生方法,但是也是最容易忽视的,比如说现在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或生冷食物、经常熬夜、睡眠不规律等对健康有害的生活方式、方法非常常见,这些对人体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都应该注意纠正。

记者:最近新冠“二阳”和平时的感冒、流感等常见病在不吃西药的情况下,如何用中医药来治疗和预防?

冷建春:从中医角度而言,各种感冒(包括各种流感病毒感冒和新冠病毒感染早期)都属于“外邪侵袭”,“外邪犯肺”范畴,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所致,这些外邪侵袭人体,侵犯“肺卫”,就会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咽喉痛、咳痰、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感冒症状。

最近有新冠“二阳”的情况。其实,新冠病毒“二阳”,也是属于中医学“外感发热”内容,跟上面提到的“四时感冒”有相似的地方。这跟前一段时间春夏季节更替变化、寒热温差变化较大,人体适应能力不够有关系。中医学强调 “治未病”思想,就是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养护人体正气”,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对气候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对预防新冠“二阳”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养护人体正气呢?关键在于做好“避风寒”“畅情志”“调饮食”、“适劳逸”、“慎起居”五个方面的养生内容,就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就当前季节而言,“湿热之邪”导致的“感冒”比较多见一些,这当然也包括新冠“二阳”患者,中药的银翘败毒散配合藿朴夏苓汤可作为治疗和预防的方剂使用。

(记者 于泽钿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