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服务群众 多办实事好事
——访仁寿县政协委员、虞丞乡党委书记凌涌

【】 【2021-05-25】 【四川政协报】

记者: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有何感悟体会?

凌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蕴含着丰富经验和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党史,我感悟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领会到革命先辈榜样力量的深刻启示,重温了党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伟大事业、伟大斗争。毛泽东同志心系群众吃水难,在江西瑞金城外的小村子沙洲坝带领红军战士为群众打井找水;“人民的勤务员”董必武将“甘为民仆耻为官”作为自己始终奉行的行为准则,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走进群众中了解民情;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谢觉哉拒绝子女的看望,拒绝乡亲的请托,作诗写道:“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倌。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安心。”

百年风霜雨雪,百年大浪淘沙。我们党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100多万名党员,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共产党带领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全面小康不落一人,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记者:作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参与脱贫攻坚过程中,您如何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凌涌:小时候,以为“支书”是个名字,因为总有一个叫“支书”的人来我家嘘寒问暖,他也经常帮助别人家。后来才知道,“支书”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共产党光荣使命的基层执行者。

我是沐浴着党的关怀长大的,一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通过不断学习、申请,终于在2006年11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07年7月,我开始服务基层工作。虽然不是幼时敬佩的“支书”,但无论是作为西部志愿者,还是担任乡党委书记,我都始终坚持以真心、真情服务群众。

作为众多基层脱贫攻坚工作者之一,我和我的团队坚持“民生为本、实干当先”工作理念,听民声、解民困、促民富。坚持以产业发展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把党建引领融合在发展中,形成了“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坚持项目带动,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打造滑翔伞运动基地,在项目支撑下,有效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始终把贫困户的事情记在心上,尽心办好。针对山区用水难问题,坚持不懈协调联系有关部门和企业,终于解决贫困户安全饮水问题。对贫困户的问题和困难,实行拉网式排查、清单式管理、限期清零销号,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短板。

土地需要种子,有好的种子,才能长出茂盛的庄稼;种子更需要土地,没有土地,种子再好也无法发芽生长,更不会开花结果。共产党人就像种子,种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愿做一粒种子,不但要扎根发芽,更要结出丰硕的果实,献给党、献给人民。

(记者 侯诗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