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红军骁将张锡龙故里

【】 【2021-06-18】 【四川政协报】

挺秀于绵延群山中的香炉山,在经历了一个严冬后,随着风和日丽、万物复苏,漫山遍野的蕨草迎风蓬勃生长,把挺拔峻峭的山头熏染得一片翠绿,生机盎然。

饮水思源,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我们无法忘记壮烈牺牲的革命先辈。适逢清明,我们正沿着一条新修的乡村水泥公路,前往香炉山下的葛藤村,去拜谒优秀红军将领张锡龙烈士的故居,追寻先烈足迹。

张锡龙烈士故居位于川滇交界香炉山下一个叫牛栏湾的地方。当我们一行人进入葛藤村地界,向行人询问张锡龙烈士故居所在地时,村人遥指一座翠绿葱茏的山峰,说故居就在那座山峰之下。英雄少年离开故土,壮烈牺牲至今已八十多年了,但从乡人热情指引的招呼声里,故里英雄的自豪感从他们的脸上自然流淌着。

张锡龙又名张希铭,1906年10月24日生于高县庆符镇葛藤村的牛栏湾。他是大革命时期红军著名的高级指挥员。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先后就读于宜宾叙联中学、重庆中法大学、武汉黄埔军校,并于1926年9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曾任红十三军参谋长、红七军军长、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等职。张锡龙骁勇善战,率红四师打了许多胜仗,歼灭了大量敌人,在我军战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绩。1933年9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张锡龙同政委黄克诚指挥团村战斗,并肩站在前沿阵地指挥,黄克诚的眼镜被敌人子弹打掉,而张锡龙却不幸被打中,子弹从他的太阳穴穿进去,牺牲时年仅27岁。

张锡龙是巍峨高耸的香炉山下这片沃土孕育出的一代英烈,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此时,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愈走近烈士故土,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愈发浓烈。

终于,牛栏湾到了。我们折下乡村水泥公路,经过一条溪河上的水泥桥,来到了烈士故居前的场坝中央。

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朴实憨厚的老农,他是烈士的亲侄孙子,大概五十多岁,刚从山地上劳作下来,黝黑的脸上还淌着汗珠。烈士家庭是不张扬的,一个曾经威名赫赫的红军将领,浴血疆场后,他的亲属没有以此提出特殊的照顾和待遇,几十年间,亲人们就默默地在乡村守着田园耕种,在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烈士为了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那种特质。

听烈士侄孙子介绍,当初的故居已面貌大改,只在两座新修的农舍中间,依稀保留当初故居的轮廓面貌。因为烈士功勋的卓著,县上正竭力争取恢复重建烈士故居,以供后人凭吊。从烈士侄孙子口中得知,张锡龙还有一个兄弟在他的影响下,也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地下党,是中共庆符县地下县委的常委,后来也被捕牺牲了。我们一行人听了,万分崇敬和惊讶:烈士一家,忠于革命,英勇献身,为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站在烈士故居对面的小山上仰望,香炉山雄峻巍峨、气宇轩昂,这正像烈士崇高的风范,光耀后人,令人仰止。

(张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