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村有个“何大公”

【】 【2021-09-09】 【四川政协报】


小水,是泸州市古蔺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大公,是当地村民对年长者的尊称。受小水村人爱戴的何宗辉,被他们亲切称呼为“何大公”。

199810月,刚刚卸任泸州市政协副主席的何宗辉回到了家乡——古蔺县古蔺镇小水村(今古蔺县彰德街道小水村),重新当回了农民。23年来,他带领村民科学种田,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深深地镌刻进了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与乡亲们一道,一步步把小水村的绿水青山变成村民幸福生活的“金山银山”。

善用科学的农民

回到老家小水村后,何宗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小水村进行摸底。在一个村民家里,何宗辉看到一家三代人坐在石头拼凑成的凳子上吃饭,端的是“土大碗”、吃的是“洋芋饭”、喝的是“酸菜汤”,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几天下来,类似的情况还有好几家。”何宗辉说,“那段时间,我心里异常难受。”

何宗辉说,退休只是从“台上”换到了“台下”,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休息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终生为民服务,“我也想亲自检验一下,农民靠双手到底能不能脱贫致富”。

何宗辉发现,村民们需要一个致富带头人,自己恰好是最合适的人选。利用自身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他用村民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方式,开始“科学”地引导他们。

19992月,何宗辉在村里搞起了大棚蔬菜。专业技术指导下的蔬菜生长速度,远超传统模式下栽种的蔬菜,这在村民们心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何宗辉鼓励大家一起尝试,并作出愿意承担损失的承诺。渐渐地,有人开始尝试大棚种植,也有人种下了何宗辉帮忙买来的玉米新品种。让他们意外的是,大棚种植的同类蔬菜提前两个月就能上市,比县城的菜市场还早,玉米的亩产也从300余斤提升到1000余斤。

为了进一步拓宽村民们的致富道路,何宗辉还指导村民开展生猪养殖、发展优质水果产业等。几年时间下来,水蜜桃等优质水果产业、高山黄牛等畜牧产业就在小水村全面铺开。

20187月,何宗辉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他被选聘为小水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上任后,83岁高龄的何宗辉先后带领村民到距离古蔺不远的云南、重庆考察产业项目,多次和村“两委”商讨、村民代表座谈,最终确定采取“土地流转+大户带头”模式优先发展花椒产业,在小水村及周边3个村规划了5个种植园区。同时,何宗辉积极联系企业家返乡创业,流转土地种植花椒2000余亩。

“今年已经投产1000亩,产值将达到600万元,村民们的年收入也会翻番!”何宗辉高兴地说,“我最自豪的是,有一年,我指导两户村民创下了年出栏60头肥猪的最高纪录,让大家再次见证了科学的力量,科学地发展产业一定能让大家致富奔康。”

备受爱戴的“大公”

1954年,何宗辉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他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然而,无论在什么岗位,何宗辉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何宗辉告诉记者,父亲在他五岁时就因病去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是小水村人左一把米、右一把盐地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这份恩情我终生难忘”。

从那时起,何宗辉就有个愿望,长大了一定要回报村民们。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作期间,何宗辉一直记挂着家乡的发展;退休后,何宗辉更是想发挥余热,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在担任古蔺县委书记期间,何宗辉在分配一笔400万元的修路专项资金时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资金使用规定,硬是没有让小水村人沾上“家乡人”的光。对此,一些村民们还很不理解,认为他不讲情面。

“退休后,我就总想着帮忙改善村里的交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为此,何宗辉使出浑身解数,到处筹集资金,最终为小水村中小学修通了两条3公里的水泥路,方便了学生的出行。

“我知道当年有些村民对我不理解,但我是一名党员干部,做事要讲原则。”讲到这里,何宗辉有些哽咽,“现在我总算没有愧对大家,心里舒坦多了!”

退休后何宗辉为村民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实事。为解决因夏季河水暴涨出现的安全隐患,他发动村民捐资捐物,出工出力,修路筑桥;看到村里有儿童辍学在家,他就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并动员社会力量筹集爱心助学金,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何大公是个好干部!”“当年我们都误会何大公了!”“何大公是个了不起的干部!”……如今,何宗辉成了村民交口称赞的“何大公”,村民们的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了,小水村也快步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被人追随的榜样

20166月,古蔺县林业局干部赵三国就要退休了。和何宗辉一样,赵三国同样选择了退休返乡。

“我也像何老那样,回老家当农民了!”回忆起5年前的决定,赵三国表示一点都不后悔。

泸州市政协主席田亚东说,这些年来受何宗辉事迹感召回乡助力农村振兴的退休干部还有不少。“为老百姓干点实事,是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也是他们退休返乡的初衷!”

追随何宗辉退休返乡的第一人名叫何克修。2003年何克修卸任古蔺县林业局工会主席,经不住何宗辉反复游说,他不顾老伴反对,毅然回到了老家小水村。从那以后,两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搭档。

何克修的老家,在小水村一个叫茅坡的地方。当地素有“干死茅坡,饿死大寨”一说。2003年以前,那里还有两公里的山路未通公路,村民们依然过着肩挑背磨的日子。遇到干旱季节,村民们只能步行两三公里去挑水,即使是年轻力壮的人一上午也只能挑回一担水。为此何克修四处筹资,为村里铺设起自来水供水管道,结束了茅坡村民挑水喝的历史。

“原本以为退休生活是‘闲云野鹤’似的逍遥,现实却是‘风尘仆仆’的忙碌。”何克修笑着总结这些年的退休生活,“看到村民们一天比一天过得好了,我心头还是很甜的”。

在何克修看来,自己为村民们做这些事,完全都是受老大哥何宗辉的影响,“他是我的榜样”。

(周雪梅 方栋良 记者 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