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历史群像

【】 【2021-03-19】 【四川政协报】

本书记述了西藏和平解放及民主改革时期的历史进程,作者是原中央军委委员、西藏军区第一任司令员张国华中将之女张小康,她历时8年,辗转全国,采访了近200名当年赴藏奉献的基层指战员及其亲属,全景式展现了解放西藏,修筑康藏、青藏公路,建立民主政权,平息叛乱到民主改革的历史画卷。

这本书带我近距离走进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了实现解放西藏的历史使命,战士们在高原反应中仍坚持急行军,在荒漠雪野中无粮可吃、无床可寐,在极端环境下仍然坚守纪律……克服万难仍旧坚定的信仰、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的勇气、舍身忘我的牺牲精神,让我感到内心有一股力量在涌动。


《雪域长歌——西藏1949-1960

“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动着。1950年初,中央将进军西藏的任务交到了十八军将士的肩上。一声令下,一切听党指挥。虽然面临婚姻、家庭等诸多现实问题,但是仍然有许多专家、学者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支队伍,原因只有一个——祖国需要。当读到很多新生婴儿因为高原缺氧离开人世,父母含泪继续投入工作,同为人母的我,深深体会到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那一代“老西藏”人将小爱深埋,将大爱留给了高原。

被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感动着。进军西藏面临着诸多困难,难以想象在那个物质匮乏、机械化程度很低的年代要在青藏高原修建公路是何等的艰难。书中写道,修建怒江桥时,有个战士掉进正在灌注水泥的十多米高桥墩里,战友们谁也没办法把他救出来,这个战士永远留在了桥墩里。看到这里时,我仿佛感受到了战友滴血的心。读到甘孜机场建设的时候,十八军开展万人大会战,没有住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机械,大家争先恐后跳进拌浆池,用双腿当“搅拌翅”,苦战7个多月,终于建成康藏高原上第一个机场。得有怎样的豪情才会有这样的行动?试问,还有哪个民族,哪个党会有如此可爱的战士?

被坚韧不拔、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保持共产党人本色的精神震撼着。除了道路艰险、空气稀薄、天气寒冷,进军西藏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后勤补给不畅就是其中最大的威胁。十八军进藏过程中,曾发生三次“断粮危机”。但进藏官兵肚子再饿,也没有动老百姓的一粒粮食。有些战士扯出衣服的棉花充饥,吃皮带充饥,甚至吃牦牛骨头充饥,但是都严守“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原则,维护了共产党军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了西藏百姓的敬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着我们坚定信仰、不断奋进。这本书中承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群像,映照出那段划时代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军的卓越功绩和全体驻藏官兵的艰苦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体会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让我更加牢记初心和使命,勠力同心、砥砺奋进。

唐容(青神县政协委员、县政协资源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