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鸽:讴歌彝家“一步跨千年”巨变

【】 【2020-03-31】 【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


阿鸽,彝族,1948年生于四川凉山。四川省美协名誉主席,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著名版画家。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神州版画博物馆馆长。)

阿鸽表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四川省政协举办此次展览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四川艺术家,自己非常重视此次展览,拿出了精品力作参加展览。

阿鸽,1948年出生在四川凉山州越西县一个彝族家庭。出生后不久遇到了历史的巨变——凉山“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迎来了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契机,阿鸽的命运也因此改变。在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期间,阿鸽以特有的天资,在绘画上飞跃式进步。毕业时,她因成绩优异,被选为四川美术家协会专业画家。

阿鸽的第一部作品是木刻组画《我的阿妈》,作品表现的是母亲一生的经历。《我的阿妈》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发表后,几十种报刊相继转载。阿鸽的名字像鸽子一样飞向了全国。

阿鸽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女艺术家。阿鸽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内容多取材于她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观察和深切的体悟。在传统木刻版画上,阿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的阿妈》《主人》《鸽子》《放学路上》等是她代表性的作品,获得全国级的专业版画大奖。但是艺术最可贵的就是要不断地创新,艺术家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永不停止的奋斗与进取精神,阿鸽正是这样一位不断进取,永远走在艺术追求道路上的行者。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阿鸽的艺术风格从写实转向写意。阿鸽曾表示,其早期的作品都很写实,也获得了画界的好评,但是艺术的道路需要发展、前进、探索。至于艺术的成熟,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完成的。艺术家会在摸索中越来越清楚要用怎样的绘画语言,怎样的形式去表达艺术观念,更重要的不是技法上的成熟,而是越来越深刻的精神领悟。

从木刻版画到丝网版画再到大写意水墨画。阿鸽在艺术风格上不断探索,追求一种崭新的、更加概括的版画形式。她把彝族的色彩、装饰性的线条及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色块分割,融入版画的世界,以黑、红、黄为基调反映出彝族特有的审美趣味。具有“速写”式的线条,色块很像是版画中的“大写意”,寻求“似与不似之间”成为她的艺术追求,创造了一种意象版画。这种画风常常是用大面积的黑白色彩布局奠定下全画面气势,用极其流畅的线条穿插于画面之间,使作品大气而又精微,富有神韵,达到自然、松动、“版而不板”的艺术效果。

阿鸽用女性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和手里的刻刀、画笔,描绘着少数民族的欢声笑语、少数民族妇女的勤劳美丽、少数民族地区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和家乡人民幸福的新生活。变的是手法,是表现形式,不变的是根植大凉山的深情热爱。

1999年,她的《凉山姑娘》以线为基础,将水印版画的色彩浸润成团块,而面部、眉眼则寥寥几刀,神气活现,不求形似,求神似,刻感觉、刻印象,既有现代感,也有民族感。《雾蒙蒙》用大写意的手法,刻画了两个彝族女子行进的图像,有意模糊了面部和衣纹的细节,突出了舞动的刀痕,画面活泼而有力。2004年,水印木刻《奔》,线条的组织更加随意性、形象表现更加到位,引得版画界大呼过瘾。2008年的丝网版画《夏日的影子》意象人物面部均无所刻划,更着力于浓淡干湿的墨韵渲染,以虚幻的影子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同年,《美酒飘香》等一批作品再次在中国版画界刮起一阵旋风,让世人感受到一种写意性甚至大写意的版画艺术之美。

阿鸽将版画的艺术表现形式由写实转变成写意、意象、抽象的复杂过程,既是一种审美的探索过程,也勾画出她在艺术追求之路上不断精进的人生轨迹。

著名美术评论家冯远指出,阿鸽具有高度表现意味和书写特质的作品开启了她第二个艺术创作的新面貌。这是一种生动洗练、富于浪漫主义精神和想象力,具有丰富的表现特质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恰恰是一种艺术上的蝉蜕,是一种非常有特质的新面貌,对于阿鸽来说,对于富有创造力的女艺术家的作品来说,这都是独一无二的。

花儿为何如此红艳,那是它对这片土地爱得如此深沉。虽然阿鸽走出凉山已数十载,但切身的体验让她能最深刻地体悟到彝族地区的巨变,她的心定格在凉山这片广袤但并不算富裕的土地上。阿鸽对自己的民族有着崇高而真挚的感情,她以赞美的笔调,描绘凉山彝族地区的山乡巨变,以敏锐的感觉洞察彝族人民内心的波澜,以高雅的格调再现朴实的生活,以主旋律画风激励、鼓舞着走在致富奔康路上的凉山人。

(文/郑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