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来德:倾一生之力 不负时代、国家、民族
【】 【2020-03-31】 【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
(曾来德,1955年生于四川省蓬溪县。1973年入伍,2004年转业至中国国家画院。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书法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书法学科带头人,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学术年会名誉主席,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世界华商书画院院长。系国家一级美术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专家。 目前已出版《曾来德书法作品集》、《曾来德现代书法作品集》、《墨许山河—曾来德书法艺术·双重变奏》、《墨许山河—曾来德书法艺术·山水四季》以及《写无尽书》、《曾来德谈艺录》、《书法的立场》、《横竖有理》、《书法之诗·水墨之诗》、《曾来德书画百论》等专著。)
曾来德是全国著名的书画家。
1980年代初,曾来德拜著名书法家胡公石先生为师,研究今人的审美,融进时代精神并创造自己的书法风格。他不但是一位书法大家,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同时他还是一个有文化责任感的画家。他能够考虑到中国书画的文化立场问题,这一点就使他跟当代的同辈书画家们拉开了距离。他性格里头有一种叛逆精神,在书法上走了一条险路,就是不以中锋用笔,打破古法,善用侧锋,这其实是非常险恶的一条路,因为写不好将会一蹋糊涂,但是他走出来了,他居然以侧锋完成了线条的另一种美的形式,形成了他的自家面貌,惹来当代一批年轻人跟着他,形成了一种所谓的“流行书风”。
看曾先生的作品让人想到四个字:“重创大美”。“重”既可以指重新的意思又是很重,我觉得他的画就是重新来创作大美的图象,又是以很重的比例和观念来创作大美的图像,重创大美。这是其一。其二,我认为他的画的价值是把中国的诗书画印的观念进行了融会的创造,因为诗书画印过去大部分是拼盘,就是一幅作品里既有诗、题诗,又有书法、题字,又有画又盖上印章,认为这就是诗书画印。实际上诗书画印是一种中国文化的综合体现,而他呢,把这些融会在这里边了,即使他不题字,不按章,就他这个画本身,就具有这个诗性文化的底蕴在里头,又有书法的用笔、书法的修养在里头。他的画又创造了书法性、拓展性和手绘这三种手段的结合的这么一种皴法,有人将此称作“来德皴吧”。其三就是他的画结合了中国墨。曾来德说中国是墨的故乡,实际上墨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色彩,墨它最能体现道,它是道的载体。现代工业文明把中国的道,这个不言的大美丢失、遮蔽得已经很严重了。而曾来德是从书法和中国的道文化里切入进去,希望能够在高层次上回归这个大美。尽管他刚刚从书法里面转过来,各方面的要求有很多“生”的东西在里头,但这“生”呢,正是生息、生命、生机的保留,他没有油滑,他追求的是一种大美。他是以诗书画印的新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有曾来德符号的语言和图式的这么一种作品。(文/陶诗文)
对话艺术家
《艺象》:曾老师,在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的节点举办这样一个展览,您对其中的意义有何阐释?
曾来德: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中国政协文史馆举办此次展览活动,作为书画艺术家向祖国的献礼,这既是我们艺术家的荣耀,也是作为艺术家向祖国献爱心的最好方式。
《艺象》:您对您参展的作品有何解读或创作感言?
曾来德:我们处在艺术最好的时代!党中央和国务院把大力传承和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战略国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188体育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艺象》:观众对您的艺术经历和主要艺术观一定很感兴趣,您能否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曾来德: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书法绘画,几千年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的载体,为我们今天复兴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作为从事中国书画艺术的艺术家,有责任和义务让它在我们手上发扬光大,为大国复兴实现中国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艺象》:在新中国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最想对祖国说点什么?
曾来德:几十年以来,无论从部队还是到中国国家画院,我一直从事着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创作与教学工作,为书画界培养了一大批活跃于一线的书画人才,同时也深感责任之重大和任重而道远!唯倾一生之精力,方不辜负这个时代和国家民族对我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