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匡:胸怀祖国 刀笔刻写人民新生活

【】 【2020-03-31】 【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


(徐匡,193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现居成都。曾就学于陶行知艺术学校艺术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研究员、四川美协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祖国,我爱你!”在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将在北京举行书画精品展前夕,81岁的四川老艺术家徐匡先生在接受《艺象》采访时,表达了他的心声。

徐匡是四川乃至全国版画界的大腕。他曾包揽五年一届的最具权威性的全国美展之第五届、第十届版画类别的最高奖,第六届全国美展版画银奖,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金奖等大奖。在政协四川省委员会举行的书画展览上,他创作了《天路》《欢乐的高原》两幅版画作品参展,表达对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的祝愿。

徐匡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藏族地区一步跨千年,从封建农奴制的黑暗苦难中解放出来,藏族群众那种发自内心的对共产党的热爱是无法形容的。“我这次创作的《欢乐的高原》《天路》就是要表达藏族人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徐老开心地表示。

徐匡,生于1938年,湖北应城人,籍贯湖南长沙。他自幼喜爱美术,小学毕业后就考进上海行知艺术学校。1954年赴京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4年后毕业。1958年9月到四川重庆美术家协会(后改为四川省美协)从事创作工作。徐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研究员、四川美协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多年以来,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老一辈版画家的培养关怀和影响下,徐匡学习创作版画。1966年以后,他将创作的重点放在了少数民族题材上。他先后深入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地区,创作了百余幅作品。包括版画、油画、素描等等。版画最多,其中又以黑白木刻,人物为主。

徐匡运用版画这一艺术形式来表现高原并且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因为常年深入藏区写生体验,收集素材,他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表现青藏高原人民的生活,不受时代风潮影响,坚持发现生活中的美,把美的心灵与高原阳光献给观众,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他仍不断有新作问世。徐匡的高原题材版画作品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作品强调黑白灰的强烈对比,格调明朗,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富于生命活力,能够捕捉藏民生活中富于情调的细节,映现时代精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在绘画里激起普通人的美感。”

徐匡走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他偏重于具象造型,因为他自己的感动直接来源于活生生的具体的生活形象,因此他一直坚持到生活中去搜集形象资料。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木刻版画,到80年代开始尝试独版木刻。徐匡先生“创造”的独版画艺术,是在传统反稿木刻复制版画基础上,直接以正稿上版,综合运用素描、速写、传统木刻,甚至水(油)墨艺术等多种技法,逐渐形成的非复制的综合性木刻艺术。正因为这些特点,学术界对其画种名称也经历了“原版木刻”到“独版画”的变化。较之早期“非黑即白”的复制木刻版画,徐匡先生的独版画无需考虑印制因素的牵绊,可以更自由地加入中间层次,使画面颜色层次和细节更为丰富生动。徐匡先生的独版画艺术应该说是其之前复制木刻版画创作的自然过渡和升华,是其一生木刻艺术创作的新阶段。

徐匡先生的独版画的动人之处当然主要不是“独版画”这种形式,仍然在于其数十年来长期扎根生活所形成的朴素的、接地气的情感世界,在于其虔诚的治艺精神和敏锐的艺术直觉,以及先生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精熟的木刻技艺。

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他仍不断有新作问世,他以胸怀祖国的赤诚,饱满的热情,扎根群众,用刻刀刻写人民新生活,给人美的享受。

(文/郑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