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忠:以艺术之笔 描绘新中国70年来之变化

【】 【2020-03-31】 【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


195611月出生,山西省保德县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油画创作研究生课程班,研究生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原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四川美术馆副馆长。)

军人出身的油画家张国忠交了一幅反映扶贫题材的油画作品《凉山的明天》参加四川省政协进京的展览。

作品以大凉山通过现代化的风力发电改变当地落后的生产力的状态,突显凉山明天的美好未来。

张国忠,1956年11月出生,山西保德县人。1976年至1981年在四川凉山当文艺兵(电影放映员),期间认真学习国画创作,曾跟随蜀中著名画家钱来忠先生研习国画。转业后到绵阳电影公司工作,1983年到绵阳文化局工作,1985年出于对艺术的追求,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并被分配到绘画系油画专业学习。

此前一直画国画的张国忠考入美院却学起了油画,这无疑对他是一种新的考验。张国忠表示,由于当时四川美院的油画在全国已经影响很大,而且当时专业是分配,能够被分配到油画班学习也是一种荣幸,尽管有考验,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当时四川美院校长为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张国忠的老师有马一平、王大同、李正康等老师。张国忠表示,当时美院一方面重视学生传统文化学习,同时又十分注重学生个人技法的培养,因此四川美院陆续早就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美院毕业后,为满足自己可以画画的愿望,张国忠进入绵阳市涪城区文化馆工作,一呆就是十多年。2004年因为工作需要,调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从事专职创作工作,后来担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的管理工作。

在艺术观念上,油画出身的张国忠经历了从迷恋、崇拜具象写实油画到追求意象的写意性创作的过程,形成自身独特的中西融合的中国式油画创作手法。

张国忠油画在油画构成、形式、布局上融入油画的理念,而在笔墨上按照中国画的传统、用中国文化书写自然,强调虚实关系,强调用概括的手法表现画面。

2003年,油画《回家》是其意象画作的开篇之作,《回家》采用西方印象画派手法表现东方宁静、雅致、空灵之美。该作品荣获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入围奖,在这一届获奖的还有何多苓、程丛林等四川美院出身的油画家。

张国忠喜欢画雪景,而且很多雪景中的雪不是画出来的,是通过中国画的笔法,用留白的手法留出来的。这也算是国忠雪景的一大独创,也是油画中西合璧的一大独创。他特别喜欢画雪景,他说,雪景高洁、宁静。他喜欢这样的审美取向。

四川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与重要节点。四川悠久的文化让张国忠无限迷恋。他常年都会在康巴藏区往返,不停地描绘大山深林,描绘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进山》《茶马古道出山》一批批关于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作品从他的笔下诞生,画面优美动人。

对于四川省政协组织的进京展览。张国忠表示,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四川艺术界卧虎藏龙,以前交通闭塞导致四川与外界的交流不畅,现在高铁8小时就可以到北京了。艺术交流对于艺术来说非常重要,优势是要看原作,所以展览的形式就很有必要,通过展览让别人了解四川,这很重要。同时,这也是四川艺术家以这样的方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中国成立这70年变化很大,我出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亲身体会到这种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更大。”张国忠说,感谢国家,希望国家未来和谐、富强、美好,世界和平。

(文/郑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