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先诚:寿桃献瑞 这是最好的时代

【】 【2020-03-31】 【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


(彭先诚,1941年生于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山水画专委会顾问。)

10月22日,政协四川省委员会举办的四川书画精品展在北京拉开帷幕。为这次进京展览,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献礼,四川著名画家彭先诚专门创作了一幅6尺整的大画——《九重春色》参展。

画作以山石间的一颗硕果丰收的桃树为主体,色彩明丽,桃红与水墨交融,营造出一片喜人的丰收与喜庆的气氛。据悉,把寿桃画作尺幅画得如此大也是颇为少见。

“最近两、三年都在试验大画创作,探索岩石与桃子相结合的绘画表达方式,《九重春色》以寿桃为主,这也是中国民间祝寿的传统表达体裁,清代名家赵之谦曾经用过这个题款名,我也用这个名字来题款,表达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丰硕成就的礼赞吧。”彭先诚说。

出生于1941年的彭先诚完整地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与成长发展。他颇有感触地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民族和国家最好的时代,对于艺术家而言那是黄金时代。我们与祖国一同成长,虽然有风雨但是一直在成长;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是成长最重要的几十年。开放式发展不仅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艺术更是如此。打开国门后,世界最优秀的东西都进来了,古今中外的都看到了,让中国艺术家的民族自尊与自信心更强了,未来怎么走更加清楚。

彭先诚是全国有名的艺术家。他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他说,画什么体裁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笔墨去表达。

在儿童时期受环境及家庭环境影响,连环画成为彭先诚艺术道路最初的启蒙,到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他正式切入水墨人物画创作。在他的艺术道路上,深深地络印出自学成才、敏而好学、兼收并蓄、不断拓展创新、形成自我、自成一派的印记。他将敦煌艺术、宋元意境、唐人唐马、没骨艺术、书法线条之美水乳交融地冶为一炉,创造出全新的审美享受。

《虢国夫人图》《丽人行》《马球图》等,他特别喜欢表现唐人艺术的创作,画出今人对唐人的体悟,表现大唐盛世人民的闲情逸致与慢节奏与高优雅。而《昭君出塞》则将审美情感转向低沉,车辚辚、马萧萧,还有高大的骆驼,犹抱琵芭半遮面的美人昭君都在透露一种历史的悲凉与无奈。

从他的艺术成长经历来看,他保持了高度的艺术自觉与清醒。他知道他的艺术需要什么样、缺什么,应该如何去完善,并且具有极高的行动力、执行力。

他说,画画是一个很个人的事情,你的想法不能代替别人,弄清你自己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他一直努力弄清楚自己,研究古人、研究世界。

在审美取向上,他强调坚持中国画的修为方式,坚持对生活进行观察感悟,坚持书法修为,坚持锤炼笔墨,达到将造型艺术与书法艺术最佳的融合状态,达到写字如画画,画画如同写字的境界。

“散淡”。彭老这样评价自己目前的状态,每天看书、写字,有想法就整两笔。他说,中国画的艺术道路有点像马拉松比赛,路途漫长,要造就一个成熟的中国画家,一是学养,二是勤奋,三是悟性,四是寿命。创作的状态时而如大河奔泻,时而似涓涓细流,时而会坠入走投无路的困境。中国画的创作需要“养”。一养传统,二养笔墨,三养心,四养身。性急没有用。只要你一往情深地投入生活,只要你心中创造的火花没有熄灭,只要你觉得画画是你内在的需要,还有“欲望”,你将永葆艺术青春。

(文/郑建超)